资阳乐至:“稻”处生金虾助力,种养结合铺富路

好“虾”知时节,当春乃发生。4月18日,在资阳市乐至县中天镇桂林社区的稻虾种养基地,工人们正熟练地提起沉在水里的虾笼,一只只膘肥体壮、色泽鲜艳的小龙虾,顺势滚落筐中。而在一旁的基地里,工人们将捕捞上来的小龙虾按照大小分拣、称重、装箱。

“这段时间,我们基地每天大概都要收5000斤到6000斤小龙虾,发往成都、重庆等地。”乐至县乐旺滋稻渔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刚说。

2020年,返乡创业的蒋刚成立了乐至县乐旺滋稻渔专业合作社,并开始试点“平塘稻虾循环种养”模式(以下简称“稻虾共养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已形成包括中天镇、劳动镇等地在内的稻虾产业园2000余亩。

“我们合作社的田都是采取的稻虾共养模式,这一季虾收完之后就种植水稻,水稻收割之后,再养两季虾,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率。”蒋刚说。

据蒋刚介绍,稻虾共养模式不破坏田形结构,利于水稻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及满栽满插。同时,因小龙虾是杂食动物,可食草吃虫,有效抑制水稻种植季杂草及害虫危害,其粪便、饲料的残留及虾壳亦可肥田,种植水稻时基本不用除草剂及杀虫剂,农药减量90%以上、化肥减量50%以上,种植水稻产品品质极好。同时,利用冬闲季养殖小龙虾排水后的余水即可满足水稻种植需水,水稻种植过程亦可净化稻田,对生态和水资源的保护作用明显。

一只只小龙虾,“游”活了田畴沃野,更“钳”住了乡村振兴的先机。蒋刚算了一笔账,一季小龙虾的产量在30万斤左右、产值400余万元,而稻虾共养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每年需要的劳动力就要20000余人次,仅支付村(居)民的工资就达到160余万元。

“我们家的2亩地都流转给了蒋老板,平时又在合作社里面打工,一年算下来还是有1万多块钱,收入可以。”童家镇李家寨村村民姚英高兴地说。

稻虾共养模式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有效助力粮食稳产、农民增收,既充实“米袋子”又丰富“菜篮子”。

蒋刚表示,接下里,合作社准备流转更多的土地,继续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居(村)民加入到稻虾共养模式中来,一起增收致富;同时,进一步提升品质,打响品牌,让乐至的小龙虾走出四川、走向全国。(谢义)来源 : 人民网-四川频道作者 : 谢义
  • 市场大户

陈忠生

主营:淡水鱼及其加工厂

李德辉

主营:代购代销莴笋、大白菜、黄瓜、西红柿、菜花、菠菜、茄子、洋白菜、韭菜、香菜、西葫、

鲁久利

主营:天助商行经营蔬菜批发业务近十年的历史。主要品种有青椒、黄瓜、蒜薹、各种菌类

张子奎

主营:鲜蛋

水果大户邱新华

主营:库尔勒香梨、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克拉玛依(大农业)红堤葡萄、伊犁河谷特产蟠桃、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