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夏日“烤”验 合肥“菜篮子”“肉案子”稳定供应

7月9日,肥东县响导乡许集社区工人正在搬运冷藏库里的新鲜桃子。 高勇 摄

连日高温酷暑,如何保障老百姓的“菜篮子”和“肉案子”?记者7月9日从合肥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全市积极统筹市民蔬菜、水果、生猪、家禽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确保市民“菜篮子”“肉案子”稳定供应不断档。

梯次安排茬口,保障接力上市

近日气温持续攀升,市民的夏日餐桌上新鲜绿叶菜如何保障不断供?合肥市农业农村局特产处处长任家友表示,我市已加强1630家蔬菜生产主体的生产调度,组织市农业行业蔬菜首席专家工作室、农技人员,指导各地提前安排和调整种植计划,合理安排茬口,选用抗热、耐湿、抗病的抗热青、早生华京、抗热矮脚白、矮杂1号小白菜等蔬菜品种,扩大种植规模。

“我们本地伏缺菜规模化叶菜生产面积达4.1万亩,产量将达7.6万吨,小青菜、毛白菜、生菜、蕹菜、苋菜、韭菜等叶类菜和南瓜、冬瓜、丝瓜、莲藕等常规蔬菜以及金针菇、秀珍菇等食用菌夏季供应稳定、充足。”任家友表示,我市还持续加强与合肥都市圈周边地区合作共建蔬菜生产基地,今年还将有岳西茭白、霍山高山豇豆、金寨黄瓜等约6600吨优质蔬菜供给合肥市场,进一步充实市民“菜篮子”品种。

推进设施种养,稳定供给均衡

如何破解高温下的蔬菜供给均衡稳供难题?合肥的答案是持续引导种植户采用连栋大棚、钢架大棚等设施进行蔬菜生产,有效增强抗风险能力,保证蔬菜产量和效益,让高温下的“菜篮子”和“肉案子”等生产供给不再“看天收”。

“今年以来,我们兑现市级奖补资金1801万元,支持新建蔬菜生产基地43家,新建设施蔬菜大棚面积43万平方米,带动蔬菜生产新增产能1万吨。”任家友介绍。

7月9日,在庐阳区一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水肥一体化和风机湿帘降温等智能设施正在呵护蔬菜生长。“我们运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设施智能管理,不仅有效降低了高温热害对蔬菜生产的影响,而且口感特别鲜嫩,销往连锁商超、社区团购的苋菜、木耳菜、空心菜等耐热叶类菜日均上市量保持在6吨左右。”该公司董事长刘勇介绍。

“会思考”的智能环控设施同样让畜禽养殖不再惧怕夏季高温,“智能环境控制系统能精准调节鸡舍内的温湿度,当温度超过28℃,系统就自动启动水帘降温,让鸡群始终处于舒适饲养环境,高温季节的产蛋率仍保持在92%以上。”谈起智能化养殖带来的新变化,长丰县岗集镇一禽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新翼如数家珍。

“目前,全市已有350余家规模养殖场配备了智能环控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养殖户可实时监控和调整舍内环境,科技赋能让畜禽养殖实现了全季智能可控。”合肥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处处长刘文红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日均出栏生猪4700头、家禽28万羽、禽蛋460吨,上市渔业水产品500吨,有效保障了市场需求。

强化生产管理,提高品质种养

夏季高产稳产离不开高效有序的生产管理。合肥市农业农村局针对夏季蔬菜生产特点,及时发布《2025年夏季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组织蔬菜农技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种植主体,指导分阶段种足种好各类绿叶菜,同步加强蔬菜苗床、降温保湿、适度控水、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拉设遮阳网和防虫网等综合管理措施,确保菜苗健康生产。

在畜禽养殖方面,我市组织专家编制《合肥市高温天气畜禽养殖生产技术要点》,推广“两餐制”饲喂、营养调控等技术,让饲喂管理更科学。

“我们把喂料时间调整到早晚凉爽的时段,中午添加维生素C和电解质,保障饲养质量。”肥西县山南镇生猪养殖大户卫志宏向记者介绍他新学的饲养抗暑“秘籍”。

在饲料保障方面,合肥市农业农村局联合10家大型饲料企业建立保供机制,同时加强疫病防控。6月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养殖场消毒4000余场次,免疫畜禽600余万头(只),并加强屠宰环节管理。“驻场专业兽医24小时值守,确保上市肉品安全。”刘文红介绍。

为进一步稳定夏季畜禽生产,市农业农村局还联合财政等部门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在全省首创畜禽水产等重要农产品养殖收入保险,安排1000万元试点生猪、肉禽、牛羊等价格波动大的重要农产品收入保险补助,实现传统农险产品向“保价格、保收入”升级。“有政策托底,养殖经营主体扩产保供的信心更足了。”刘文红表示。(卫晓敏 余佳芳 饶东平 葛丹)来源 : 合肥日报
  • 市场大户

张昆

主营:水产、副食品

杨道义

主营:螃蟹

褚小春

主营:食用油

莲荷商行

主营:莲藕,藕带,藕苗,藕种

刘江辉

主营:水产、副食、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