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小草药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药农在洪德镇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行田间管理。环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马国顺通讯员乔洁张懿

初秋时节,环县的田间地头一派勃勃生机。柴胡、黄芪、黄芩等中药材在微风中舒展枝叶,连片的绿色沿着山峁沟壑铺展,勾勒出一幅产业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环县坐拥高原山区的独特禀赋,凉爽气候、充足日照、昼夜温差与沙性土壤的“黄金组合”,使产出的中药材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高、药效强,深受药商青睐,让这里成为中药材生长的天然沃土。

午后的天池乡苏北岔村,热气渐渐消退,村民田正中穿梭在自家的柴胡地里查看生长状况。田正中是从2021年开始种植中药材的,“当时在快手上看到中药种植效益好,就动了心思,没想到这一试,真让我找到了增收的好路子!”他说,经过近四年发展,目前种植的柴胡面积有42亩。三年收一茬,年均每亩收入能达到1万元,随之也让他家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在苏北岔村,像田正中这样的柴胡种植户还有56户。自2021年起,在当地合作社的组织下,村民们纷纷投身柴胡种植。合作社不仅为种植户提供专业的种植技术指导,还帮忙挑选优质肥料,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先进种植经验。“每次外出学习都收获满满,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种植理念和技巧方法。”田正中感慨,“把这些新技术运用到种植中,柴胡的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不少。”

如今,柴胡种植已成为天池乡的特色产业。今年,该乡柴胡种植面积达到2300亩,此外,还有500余亩其他中草药。这些中药材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走进秦团庄乡新集子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绿意盎然的黄芪、黄芩,生机勃勃的板蓝根、柴胡,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希望的乡村画卷。田野间,村民们正忙着培土除草,他们指尖的动作娴熟又麻利,脸上洋溢着对丰收的期待。

望着成片翠绿葱茏的中药材,新集子村第一驻村书记郭军义满眼欣喜:“现在中草药在多个领域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大,我们村生产的多种中草药,不但鼓了村民的钱袋子,还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

据悉,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453亩,多样化的品种选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村里已经初步形成加工车间,生产黄芪切片饮片,黄芪养生茶等多种饮品。产业链的延伸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郭军义说。

近年来,环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把传统中药材种植发展为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如今,该县20.1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里,柴胡、黄芪、黄芩等十余个品种形成了产业带,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中药材产业为环县农业发展赋予了新动能。当地持续加大对中草药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引进优良品种,拓展销售渠道,推动中草药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环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常生锋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动中药材产业与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让中药材产业发挥更大的效能,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来源:甘肃日报
  • 市场大户

褚金成

主营:杂粮

黄琼英

主营:燕窝、南非鲍鱼、日本极品鲍、大金勾、鱼翅、海王鲍、阿鲍、金元鲍、冬虫夏草、鹿茸、

王继春

主营:蔬菜

张秀芳

主营:水产 禽类 各种中高档海鲜产品、鸡鸭鹅分割制品

孟庆文

主营:豆角、冬瓜、苦瓜、青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