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室谁来种地?看专用机器人大显身手!迎着冬日的暖阳,一排排智能连栋温室显得格外耀眼,这里是北京市海淀区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9600平方米的二期科研温室,也是自主创新主阵地海淀为北京农业中关村建设交上的一份答卷。走进温室,喷雾机器人与授粉机器人灵活穿梭于番茄植株间,无需人员操作,即可精准导航上下轨道,自动化执行喷药、施肥、授粉等作业任务。据统计,智能温室机器人加入,蔬菜栽培的劳动效率提高了2倍,化学农药使用减少25%,番茄坐果率提高10%……
野生蜜粉源植物201种,主要蜜源植物荆条全区分布面积163万亩,粮油植物30万亩,果树植物45万亩,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让密云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蜜库,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已落户密云,为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密云蜂业年产蜂蜜约3500吨,原料蜂蜜年产值约1.1亿元。密云“蜂产业”的发展定位是北京农业中关村建设整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密云区2023年提出以西红柿为核心打造产业集群,预计到2025年累计种植面积能达5000亩,总产值将达到5亿元,“密云西红柿”也成为密云区打造农业中关村特色单品样板区的一张名片。
与海淀和密云一样,通州、昌平、延庆、丰台、房山作为辐射区,也正在以崛起之势为北京农业中关村建设注入新的力量。
2020年,北京市首次提出打造农业中关村,借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经验,建设农业科技改革创新示范区,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增加农业元素。2021年,农业农村部与北京市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农业中关村提高到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的高度。此后,北京市陆续出台《北京市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6年)》《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的十条措施》《<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的十条措施>实施细则》等系列政策文件,加速创新要素聚集,推动农业中关村快速发展。
近年来,全市统筹布局协同发展,多措并举推动农业中关村建设,依托“1个核心区(平谷区)+7个辐射区”在农业中关村中的比较优势,明确各区差异化功能定位,推动各区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平谷区以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引擎,加快引入各类高端创新资源,优先导入国际资源,聚焦“现代种业、生物技术、智慧农业、智能装备、营养健康、食品安全”六大产业,打造农业“高精尖”产业体系;海淀区发挥AI+农业、 健康、生物育种、食品健康、合成生物、农业数据、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交流资源优势,以政策引领驱动农业科技创新,搭建农业机器人应用场景,打造科技创新的出发地、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自主创新的主阵地;通州区进一步发挥农作物种业资源优势,打造建设通州农作物现代种业创新示范区,支撑北京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昌平区以智能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特色单品种业创新为发展重点,打造智慧农机装备创新高地和首都现代化都市农业示范区;延庆区以打造林果花草药“种业+”产业集群、振兴特色种质资源,打造林果花草药种业示范创新高地;密云区以“蜂产业”“密云西红柿”两大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打造农业特色单品全产业链发展样板区、都市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丰台区以食品安全供应链整合、种业资源展示交易交流为重点,打造农产品保供核心区、种业交流交易与展示评价中心;房山区以培育智慧农业多元化科技应用场景、水产种业振兴为重点,打造智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重要承载区和特色水产种业创新基地。
目前,通过八区联动,协同发展,农业中关村“1+7”错位发展新格局已基本形成。下一步,北京市将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的“新动能”作用,以农业中关村建设为抓手,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北京样板。(作者:农京宣)来源:中国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