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在苏州吴江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家庭果园农场,葡萄正进入收获季,成为当季水果主力明星。当地果农通过科技赋能、创新引领,在政府大力扶持下,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融合富农的乡村振兴特色路。
科技赋能 让果园四季飘香
眼下已进入11月,市面上的葡萄早已在10月初采摘完毕,进入冷库保存。而黎里镇华莺村达胜家庭农场的葡萄架上,依然挂着一串串玲珑剔透的“阳光玫瑰”,在秋日暖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
这不仅凝聚着农场主钱雪龙作为一名果农的汗水与辛劳,更是他追求技术革新的最好馈赠。“为了追求口感新鲜不打折,我们的葡萄坚持不进冷库。通过技术延长挂果期,一般11月中旬还能吃到现摘的葡萄。”钱雪龙说道。
据了解,达胜农场前身是做绿化工程的一家企业,2019年转型为果园种植,以水蜜桃、黄桃、葡萄种植为主。为了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农场主钱雪龙不惜花重金聘请国家农业部农垦研究所顶级专家现场指导并传授种植技艺,在瓜果种植上进行了技术改良。同时,在保留传统品种的基础上,不断培育新品种,让果园内一年四季都瓜果满枝,生机勃勃。
今年夏天,达胜农场的欢昌西瓜风头无两,一经问世便摘得吴江农业农村局举办的果品生产企业评选特金奖和最受欢迎奖两项大奖,成为当地瓜果市场上一颗耀眼的新星。这款由浙江农科院引进的新品种,具有皮薄、汁多、甜度高等特点。而且个头巨大,一个就有十七八斤重,完全可以满足一家老小的尝鲜需求。
如今,达胜农场已获评苏州市家庭农场、苏州市特色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等称号,荣誉接踵而至。望着满墙的荣誉和奖状,钱雪龙无比感慨,“搞农业一定要亲力亲为,虽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我们依靠科技提高生产力,培育了更多好的产品;依托黎里古镇旅游辐射,开发了采摘亲子游等游玩项目;依托政府引导,做好三农,也反馈社会。”
多样种植 收获“桃李满天下”
在黎里镇黎阳村金棚家庭农场一号联动大棚内,个头硕大、逐渐翻红的红美人已挂满了枝头,光这一个棚内种植的红美人就有600多棵。再过2周左右,这些果子就完全熟透,可进行采摘了。
金棚家庭农场成立于2019年,总占地面积80亩。农场主孙增荣怀揣着“本地化种植”的梦想,从浙江省象山县、四川省蒲江县分别引进了红美人与粑粑柑,开启了柑橘种植基地的探索。如今50亩柑橘林可收获亩产3000-5000斤的果子,可谓硕果累累。2023年,金棚“红美人”柑橘在苏州市第三届“吴地风味”优质果品(柑橘)品鉴评优活动中获得特等奖,在江苏省柑橘优质果品鉴活动中荣获金奖和最佳风味奖。
孙增荣喜欢求新猎奇,通过土壤测试与适应性调整,他逐步调整种植面积,并引入槜李、法兰西西梅、白玉枇杷等多样化品种,打造四季果香的“复合型果园”。
“在苏州东山,白玉枇杷一般在每年的5月10日左右才能吃到,而我们农场种植的东山白玉枇杷,5月初就能尝鲜。”孙增荣两年前在自家果园试种的东山枇杷,今年尝到了先尝为快的甜头。
眼下,他正打算去阳山订购200多株水蜜桃幼苗。“种的时候把水浇透,让苗苗喝饱水,就能存活。”有了之前成功引种的经验,他变得更加自信。“这片是桐乡引进的槜李,明年6月份就能结果了;还有香蕉、榴莲、妈咪果……我希望在自己的果园里,能品尝到更多不同风味的水果。”
为应对冬季的低温挑战,孙增荣创新采用“大棚+户外”双模式种植:大棚内恒温防冻,户外果提前采摘,既保障了果实品质,又延长了采收期。“据目前的长势,明年的产量预计比今年翻一番。”孙增荣憧憬着“桃李满天下”的真实场景能在自家农场得以实现。
政府搭台 助力果农拓销路
据了解,目前整个汾湖高新区范围内林果种植面积700亩,主要品种为桃、桔和翠冠梨。近年来涌现出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将农业种植和采摘等旅游项目相结合,进一步打响了汾湖地区果类农产品的知名度。
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城乡发展局城乡工作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农业种植投入大、见效慢,钻进这个领域,需耐得住性子。作为果园农场主,不能一味固守,还需实时更新,不断研发“新、特、奇”果类新品,形成你无我有,错位经营。除果农自产自销外,当地政府也积极为果农搭建产销平台。通过吴江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设摊,为果农提供展示果品的窗口和渠道,通过产销对接,助力果农增收。(汾湖高新区供图)来源:中国网商务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