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为推进粮食扩面增产,眉山天府新区在龙马镇爱群村开辟试验田,探索“一水两用、渔稻共生”的新型种养模式。
5月30日,在爱群村水面浮板种稻现场,一块鱼塘水面浮着大片遍布孔洞的浮板。村民们正将适当的泥土置入底部有若干小孔的塑料花盆,随后在每个盆内栽上水稻秧苗,再把花盆逐个嵌入有洞孔的浮板上。开展鱼塘浮板粮鱼共生栽培试验,是眉山天府新区龙马镇创新种养结合模式,探索粮食增产的一次尝试。
“利用水面浮板种植水稻,具有‘一水两用、渔稻共生’的显著效果。”作为该模式探索创新的带头人,据爱群村村书记郭红金介绍,“水下养鱼,水面种稻,既能增加一笔收入,还能通过水稻吸收鱼类的排泄物和其他养分,让鱼儿的粪便成为水稻的肥料,又能分解鱼塘水里的富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稻在水面长,鱼在稻下游。设置在爱群村的这片水稻共生试验田,依托村集体经济,在60亩鱼塘水面上,用浮板和种植钵发展了约6000平米水稻种植。同时,向种有水稻的鱼塘里,投入了30万尾黄颡鱼,由此开始了高密度循环水养鱼模式,在改善了水产养殖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粮食安全。
“下面养着鱼,我们不能给水稻打农药,也不能施肥,全程绿色化生态种养殖。”郭红金介绍到,爱群村自去年开展鱼塘浮板粮鱼共生栽培试验,进行了多种试验与摸索,如用纯泥来固定水稻植株、有机肥堆料等生态种植方式。“这些方法都能种出水稻,但是对比得出使用有机肥料的稻谷更饱满,产值更高。”郭红金介绍,今年爱群村尝试更换三个新的水稻品种,从最初的育苗到种植,进行对比试验,目前,每亩鱼塘能增加600-700斤大米产量。
“去年漂浮水稻收割的时候,老百姓都很关注,很多人都在发朋友圈发抖音 ,都说这个方法还可以,我们今年扩大了规模,并新增了试验品种,希望通过试验,能筛选出更适合水面种植的水稻品种。”郭红金介绍,水面种稻作为鱼稻共生生态种养结合的新模式,既有效解决了水质富营养化的污染,又利用了闲置的水面来种植水稻,提高了鱼塘的综合经济效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据悉,此批水稻同传统水稻种植方式相比,生长周期要增加30—45天,预计将于今年8-9月进入成熟期,而因接受光照时间更长,稻米品质也将相应提升。
下一步,新区将在总结爱群村试验经验的基础上,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大力推广这一新型种植模式,从而实现一水两用、一塘多收、粮渔双赢,并持续借力科技创新,确保粮食生产扩面、提质、增效。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