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现代农业根基

8月2日,艳阳高照。三原县渠岸镇黄毛村的高标准农田里,绿油油的玉米在微风中摇曳,一架植保无人机在上空盘旋,拖出一条淡淡的白雾,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去年秋涝灾害,小麦晚播了二十多天。麦苗返青后,经过追肥、灌溉等促弱转壮措施,小麦长势很好,每亩产量比去年还增加了十多公斤。”正在为玉米施肥打药的程平兴露出满意的笑容,“高标准农田就是好,水肥跟得紧,只要用心管理,一年两料粮食实现丰产很有希望。”

  程平兴是三原县渠岸镇惠家村村民,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在种地的同时,他还做起了废旧塑料回收生意。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发展,程平兴决定放弃原来的生意,规模化发展种植业。2010年,他开始购买农机设备、流转土地,并成立三原渠岸李绵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程平兴的合作社像滚雪球一样,逐渐扩大规模,共添置各种机械80余台(套),植保无人机10架;先后流转本村及周边镇村土地近700亩,种植小麦玉米;于2019年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耕种规模逐年扩大。

  “这几年,农业农村部门免费给农户建设高标准农田,为我们合作社近两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400亩。”程平兴说,“新建的高标准农田,每亩可增加小麦、玉米产量五六十公斤,每年每亩增收300多元。”

  像程平兴一样,我省广大种植户正在享受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粮食丰产、增收实惠。

  近年来,我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高耕地基础和质量、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稳粮、优供、增效”目标,突出重点、优化布局,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290.4万亩,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省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896.8万亩。

  在项目规划实施中,我省根据不同区域地形特点,按照关中灌区、渭北旱塬区、陕北梁峁丘陵区、陕北川道区、陕北风沙草滩区、陕南秦巴山区、陕南平坝区划分,因地制宜提出7种分区分类高标准农田建设主推模式。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自然资源厅开展新增耕地和新增产能“两项指标”认定试点,出台了《关于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和新增产能建设指导意见》《高标准农田项目新增耕地和新增产能工作技术指南》,明确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和新增产能认定工作内容、方法步骤、时间要求、成果验收等。在西安市临潼区、宝鸡市陈仓区、渭南市临渭区、延安市富县、榆林市定边县等11个县(区)先行试点,核定入库新增粮食产能1018万公斤,并将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出稳定增加高标准农田投入的新路径。

  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实现精准管理,我省加强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建成全省农田建设“一张图”和监管系统,不断提升农田建设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建立“月调度、月通报”制度,定期调度全省项目建设情况,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质量开展精准评估,形成《陕西省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估报告》。

  “今年以来,我省按照粮食规模化经营三年行动方案,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大中型灌区、粮食规模化经营核心示范区为重点,坚持高标准农田质量和数量双轮驱动,创建高标准农田示范田20.1万亩,亩均投资2500元以上。”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翟军海说,高标准农田示范田以亩产1000公斤粮食为目标打造样板,带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我省将深入实施‘两藏’战略,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提升粮食产能首要任务,立足‘质量、数量双提升’目标,持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任步学表示,计划至“十四五”末,陕西省将建成高标准农田2194万亩,同步实施高效节水项目492万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方兴未艾,农业发展根基越筑越牢,粮食丰产画卷在三秦大地浓墨重彩。

  记者 艾永华 来源:陕西日报
  • 市场大户

李晓明

主营:佛教用品专卖 艺术简介中国华夏文化系列收藏——冀东雕刻艺术家:李晓明收藏编号:O

褚中平

主营:小水产品加工外调

赵明

主营:烟、酒、饮料批发。

赵建军

主营:兽药\饲料

余少红

主营:特种蔬菜
  • 农业合作社

湖北省恩施市双河反季节蔬菜产销合作社

介绍:大白菜,灯笼椒,白萝卜,西兰花,包菜

当阳市育溪红柑橘专业合作社

介绍:——■我用心浇灌 您满意品尝 育溪红椪柑的“与众不同”,除分时在元旦和春节期间

曹庄白山药合作社

介绍:白山药, 俗称“小白嘴”, 口感细腻,营养价值高,纯绿色食品,无污染,自古就有“

酒泉聚丰蔬菜流通协会

介绍:酒泉聚丰蔬菜流通协会地处甘肃酒泉,河西走廊西端,地域条件优越。酒泉地属中温带灌溉
  • 市场最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