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眼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内涵要义,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充分认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意义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纵观世界强国发展史,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必须有强大农业作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具备了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基本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农业不仅是基础、是支撑,更体现强国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成色。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农业现代化还是明显短板弱项。要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在优先位置,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今后农产品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当前,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总体有保障,但粮食供求仍呈紧平衡,大豆油料自给率偏低,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稳产保供的基础还不牢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样的食物消费需求。
(三)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这深刻阐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也鲜明指出了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要求。要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任务,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带动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全面进步。
(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但农业生产基础不牢、大而不强、多而不优问题仍然突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具有更强创新性、更高附加值、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
准确把握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内涵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也是农业发展进程的提速,既体现农业发展量的突破和质的跃升,又彰显打破常规的后发优势和赶超态势。要准确把握建设农业强国的内涵特征和基本要求,明确发展目标,找准突破重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界上真正强大、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未来一个时期,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镇化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态势。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力更大、任务更重。要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解决吃饭问题,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机制保障,即确保种粮农民合理收益、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树立大食物观,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健全粮食流通体系,增强储备调控能力。
(二)耕地和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农业稳产增产根本靠科技。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但核心种源、关键装备等领域还有不小差距。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有利时机,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支撑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三)涝保收的农田水利设施,先进适用的农机农艺装备,智能高效的现代设施农业,能够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产出稳定性。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但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还不高,农业机械装备仍有短板,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依然滞后。要注重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弥补水土资源先天不足。
(四)业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就是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如果农业只停留在第一产业,就会一直处于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底端。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5∶1,低于发达国家的3∶1—4∶1,产业链条较短、综合效益不高。要立足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发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把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五)业发达国家大多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已有深刻教训,也积累了经验。近年来,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但水土资源环境约束仍然趋紧。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六)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有较强的规则制定权、产品定价权、资源掌控权,是一个国家农业综合实力的直观体现。未来一个时期,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将进一步加大。要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优势农产品和农业技术装备市场,积极稳妥利用国外农业资源,深度参与全球粮农治理,加快培育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点任务
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将伴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以科技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设施和装备升级为重点,推动农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竞争力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注重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由产业链相对单一向集聚融合发展转变,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
(一)推进耕地保护建设全方面加强。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加强建设、严格管护,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实补足永久基本农田,足额带位置下达到地块、建档立卡,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实至名归。规范耕地占补平衡,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现人均一亩高标准农田、人均占有粮食600公斤,使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加强中低产田改造,综合利用盐碱地,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建立健全耕地用途管控法律、政策、技术体系,构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一张图”,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二)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全领域突破。以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重大农业科技突破带动整体创新能力跃升,推动农业科技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跨越,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设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育一批航母型种业领军企业,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加强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基因编辑、生物工厂、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突围突破。构建多元互补、高效协同农技推广体系,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强化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创制推广一批大型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高效智能农机,整体提升种养加、快现代寒旱农业、戈壁生态农业发展,探索发展植物工厂、垂直农场和立体养殖,建设海洋牧场,推进空间立体利用,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田园和智慧农场。
(三)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结合,化退化耕地治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护农业生物资源,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促进畜禽粪污、秸秆、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推进长江经济带、入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农村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全环节覆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主体,引导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推动农民合作社兴办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育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业服务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过程托管等服务,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节本增效、提质增效。
(五)推进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掘乡村多元价值为方向,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足乡村特有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乡土特征的产品产业,发掘传统工艺,培育乡村工匠,创响“土字号”导企业到产地建设原料基地、布局加工产能,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加强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把产业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更多留在农村、托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田园养生、研学科普、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园区,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促进产镇融合、产村融合,形成“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六)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全方位展开。坚持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加快构建新型农业对外合作关系,化农产品贸易布局,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创新发展农业服务贸易。培育国际大粮商和跨国农业企业集团,推进生产、加工、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多双边农业合作,稳步提升对外农业贸易投资水平。围绕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等领域,加强全球农业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共同制定国际标准规则,增强我国农业国际影响力。作者:唐仁健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