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身份证”成为振兴乡村“金名片”

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产品的名称、数量、产地、生产者等信息一目了然——这是一盒番茄、一袋草莓、一箱鸡蛋等农产品自己的“身份证”,如今,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市场上,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身影越来越多。当前,江苏各地迎来新一轮的瓜果蔬菜丰收上市,一张小小的合格证,不仅让消费者买得更踏实,也帮助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农产品有了“身份证”“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

  “你看这上面有个二维码,只要扫一下,就会显示这袋长芦大米是在哪里产的、用了什么肥,所有信息都一清二楚。”说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正在江北新区泰亿农贸市场购物的王大爷现场用手机演示了一番。“我们是在网上了解到了这个合格证,它就像农产品的‘身份证’,以前买过几次有合格证的产品,品质确实不错,后面都会看准了合格证再买。”前来为元旦假期采购水果的刘女士也表示了对合格证的信赖。

  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事关民生,一张张合格证,不仅是商家对农产品质量的承诺书,也是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册。将基地名称、产品名称、重量、生产过程、承诺声明等内容详细录入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追溯平台,由追溯平台生成合格证,消费者扫一扫便可了解,真正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可溯源、安全有保障。

  据了解,2019年底,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3年来,江北新区持续积极推行该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规范化建设。今年,江北新区实现新增87个规模主体入网监管。截至目前,累计共有203个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超额完成了南京市农业农村局下达的任务。

  品牌效益日益凸显 农户积极“持证上岗”

  江北新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明显,盘城葡萄、长芦板鸭、葛塘观赏鱼、顶山水生花卉等均具有一定影响力,家庭农场主力军多为种植水稻或者养殖水产。随着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农产品合格证也成为擦亮绿色农业品牌的一张“电子名片”。

  如何激发商户“持证上岗”的积极性?江北新区的农业农村工作者们深入田间地头或上门入户,“为什么要使用合格证”“合格证是否会增加运营成本”……面对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农业企业负责人的问题,工作人员仔细解答,宣传使用合格证的益处,坚定了他们入网的决心。

  南京绿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葛塘街道农产品龙头企业之一,也是第一批入网监管的规模主体。12月底,在绿都公司的休闲观光创意采摘园,几名工作人员正站在葡萄架下,忙着剪枝修整,为来年果实丰产打基础。该公司销售经理朱艳丽介绍,公司种植葡萄200多亩,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让他们获益良多。“打印机、标签纸都是免费的,还有工作人员给我们做免费的培训。”朱艳丽回忆道:“当时公司也是急于打响我们自己的葡萄品牌。以阳光玫瑰这一品种为例,市场上产品的品质差距很大,有了合格证这样的官方认证,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也提升了公司的品牌价值。”今年夏天,南京遭遇持续高温天气,而绿都公司种植的葡萄却吸引了许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团体前来休闲采摘,实现销量300万吨,与去年持平。朱艳丽说:“除了质量过硬之外,这也得益于合格证给我们带来的品牌效应。”

  持续服务助力致富 “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

  眼下,在位于长芦街道的江北新区区级示范家庭农场,农场主徐响正在田间查看小麦的长势,针对苗情进行管理。徐响介绍,他的农场主打水稻、小麦种植,“想要种粮赚钱,就必须要种好粮。所以,我们持续实施稻田综合种养、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举措,2021年入网,专注于提升粮食品质和种粮效益。”徐响表示,合格证这张“承诺书”,让他时刻牢记自己担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同样也是得益于合格证,他的大米逐渐叫响了品牌、扩大了销路。“有了合格证这样一个载体,依托政府第三方平台,我们把绿色生态农产品的标签做起来了。”徐响对于未来很有信心,“农业农村部门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农业发展,工作人员服务很贴心,你看我们这个合格证打印机已经更新换代,可以直接放进包里,携带特别方便”。

  据了解,长芦街道目前有62家生产主体入网,发放合格证10万张;盘城街道有61家生产主体参与合格证试行,发放合格证17余万张;葛塘街道累计69家生产主体入网,今年发放合格证7.79万张。江北新区农村工作管理服务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负责人缪应东表示,今年,江北新区通过任务分解、宣传培训、资金引导等举措,确保入网目标任务完成。例如,为提高入网监管能力,对今年新增的87个入网主体开展了培训,主要培训入网注册方法、数据录入等;为调动入网主体的积极性,今年实施了入网监管项目,对完成承诺达标合格证出证的主体,实物补助电脑和二维码打印机,项目补助资金69.4万元。缪应东表示,江北新区持续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规范化建设,不仅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还激发了市场活力,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成果显著。来源: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