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至4日,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期间,水稻育种科研工作者齐聚三亚,围绕水稻育种如何坚持高产和优质“两条腿走路”各抒己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当前水稻生产和消费从单一数量型增长逐步转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与安全并重的多元化需求,培育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品质优、适应性广和再生力强等综合农艺性状高的水稻良种,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所长、研究员张建福说。
“粮食育种,提升产量和改善品质同样重要,需‘两条腿走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隋国民说,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的需求逐步过渡为“吃得营养健康”,育种专家对优质食味、功能特用类水稻品种的选育越加重视。他以辽宁省为例,历年来审定水稻品种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上变幅不大,但近年品种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食味水平显著上升。
水稻育种“两条腿走路”如何迈得更稳,隋国民建议做好两个“深”,深化粳籼杂种优势的利用,攻克“强弱势粒分化”等瓶颈问题,加强超高产杂交粳稻和常规水稻品种的选育;深入解析调控食味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完善优质稻育种技术体系,加强优质高食味水稻新品种选育。
近年来,海南在水稻育种“两条腿走路”上也做了一些有效尝试。2021年至2022年,海南省连续两年实现“双季稻亩产3000斤”目标,引进和收集具有高产、高抗病和广适性的水稻组合,在全省多地建立示范点,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筛选出产量高、抗病虫能力强的强优势、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挖掘海南水稻单产潜力。作者:李艳玫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