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场主题为“智汇工坊、才助共富”的中国青蟹高质量发展人才交流大会在浙江省三门县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专家集聚于此,围绕青蟹养殖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度研讨。会上,中国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门试验站宣告成立,7位专家学者受聘成为当地渔业发展的智库专家。
作为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三门县有着超过8万亩的青蟹养殖面积,也是全国最大的青蟹人工养殖区,去年产值达到15.9亿元,销量占到全国的1/9。除了这一拳头产业,鱼、虾、贝、藻等百余种小海鲜应有尽有,全县实现小海鲜产值67亿元。如今,三门打出新目标——小海鲜进军百亿级大产业。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优势,当地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倍增计划”,聚焦种苗、病害、饲料等青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通过平台共建、校地和院地合作等形式,吸引各类人才来此创业创富,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力争天下“先”
据了解,三门青蟹、三门缢蛏、三门望潮、三门跳跳鱼、三门小白虾,近年来纷纷获批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然而,尽管产值不断攀升,三门小海鲜产业所面临的困难和瓶颈却不少。“就拿三门青蟹来说,不少养殖户就曾遭遇青蟹苗种供应不足、传统蟹塘亩均效益难提、本地发展空间不足等难题,导致养殖规模受到制约。”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陈丽芝坦言道。
走进三门青蟹研究院繁育基地,这里所要解决的就是人工育苗难课题。4年前,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博士吴清洋带领团队来此,与三门东航水产育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这之前,广大蟹农长期苦于一个难解症结:外省野生苗品质、产量均不稳定,存活率只有10%左右;非繁殖季,还时常无苗可养。
吴清洋告诉记者,想要提高出苗量,关键在于解决抱卵的同步性问题。经过研究,团队逐渐摸索到了一条条应对之策,最重要的成果当属“甬台1号”脱颖而出。这一利用保种促熟技术而来的人工青蟹苗,生长快——3个月左右即可养殖一茬;批次稳定——除了冬季,其他时间都能放苗养成,实现轮捕轮放;此外,抗病率强——抱卵率从30%提高至70%,同步抱卵时间也从一个月缩短至10-20天内。
与之配套,团队还研究形成了包括水质调控、生物饵料搭配与优化以及盐度和光照程序化调控等一整套技术,以满足人工青蟹苗规模化繁育的成活率和优质率等要求。眼下,从这个繁育基地走出去的蟹苗年产量可达1000万只。
在陈丽芝看来,三门县引进人才团队,目标很明确,就是紧盯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像青蟹,经过持续不断地技术攻关,就形成了良种繁育、绿色养殖、疫病防控、销售流通等全链条式研究与推广示范。目前,针对青蟹、缢蛏、牡蛎等特色水产,县里还要建设种质资源保护基地,打造三门小海鲜的种业“硅谷”。
汇聚天下“贤”
吴清洋的到来并非偶然。实际上,早在2006年,三门县就请来了宁波大学的青蟹研究团队,针对越冬难、黄水病易发、优质苗种稀缺等难题展开协同攻关,此后还合作共建了中国三门青蟹产业技术研究院。像蟹虾贝混合养殖技术的突破,就是多部门、多系统协同创新的典范之作。
据了解,为加快小海鲜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除了宁波大学外,三门县陆续与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乡土人才倍增计划”不仅打造引才聚才的“强磁场”,更注重充盈乡土人才的“蓄水池”。
开展“人才下乡助共富”专项行动以来,依托乡贤联谊会、外地商会等平台,三门县部署开展“家雁归巢”行动,回引有技术、能创业、可带富的各类人才469人返乡创业,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集中在小海鲜产业。针对青蟹产业,县里还试点建立产业人才库,实现助富信息一屏总览,产业帮扶多跨协同,打造养殖人才选、育、管、用全生命周期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三门县专门成立全省首个县级“人才助力共富”服务中心,并在镇街设立分中心,在村社设立驿站,还延伸设立北京、上海等7个在外人才驿站服务点,以汇聚和服务更多人才。
为了让服务更贴心、更精准,三门县又联动形成人才服务供需匹配机制,组建农业、金融、老干部等10支“共富帮帮团”,通过统筹群众需求和人才意愿,开展点单派单式、联合攻坚式、结对指导式帮扶,已帮助解决百余个养殖技术难题。
成就天下“鲜”
说起三门县的小海鲜,远近闻名的当属养殖“明星村”——涛头村。过去,该村曾开启“种改养”先河,全村有养殖塘及浅海滩涂1.17万余亩。后来,受限于土地空间,以及本地养殖成本的抬升,村里又开拓创新,选择跨国养殖。当然,也有另一部分人转战线上销售,在虚拟世界中“开疆拓土”。
最近,涛头村村民王书明准备再去趟非洲莫桑比克。过去近10年里,村支书林后宜曾率领多批养殖户出国找地,评估土地性质、承包成本和气候条件等选择试养地点。此行,王书明所看中的正是莫桑比克丰富的水资源,还有颇为实惠的经营成本。如果合适,他将立马建立育苗场,开展规模养殖。
跨国养殖已足以让人佩服,那么,要在自然环境不适合海水养殖的内陆地区养殖小海鲜,恐怕有些“天方夜谭”。但随着宁波大学团队攻克盐碱地青蟹养殖难题,“沿着丝路养青蟹”将不再是梦想,并且已经在河南、内蒙古、山东等地变成现实。
“宁夏盐卤水经过技术调控能满足青蟹生长需要,把青蟹养到戈壁滩上,将不再是梦想。”宁夏盐池县怡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德智信心满怀。不久后,一批源自三门的青蟹苗即将运抵盐池县进行试养。
如今在三门县,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已深度融合,在这个常住人口不足40万人的县城里,从事小海鲜相关产业人员就超过了10万人,随着人才的潮起云涌,更多的新业态、新增长点正“竞相绽放”。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