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鱼虾从近海“种”出来,也从远洋“游”过来

来自太平洋深处的黄鳍金枪鱼、出自大西洋的大马鲛、毛里塔尼亚的鳐鱼、洪都拉斯的对虾……在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现场的海鲜“盛宴”让人们大饱眼福、更饱口福。“海上牧场”的富饶,在这里具象化。

琳琅满目的海鲜大宴

5月31日,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现场,来自国内国外的各种鱼虾琳琅满目,一条重达126公斤的龙趸鱼更成为网红打卡点。“好多鱼都是难得一见的。”现场观众不时驻足观看、拍照。

这是5月31日拍摄的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作为渔博会的常客,福州宏龙海洋水产有限公司每年都会展示一条来自远海的“大鱼”。该展位负责人卓伟峰介绍:“现场展示的大部分渔获,包括这只大龙趸都来自印尼海域。”

他说:“我们拥有170多艘远洋渔船,在印尼拥有三大渔业基地,已形成集远洋捕捞、境外养殖、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进出口贸易等上下游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

渔博会现场不仅有鱼,还展出了全球最有代表性的藻类产品和技术。

会展现场,参观者在挑选藻类产品。新华网 蒋巧玲 摄

中国藻业协会副会长刘涛在现场对记者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已经培育出了21个藻类方面的国家水产新品种,包括海带、紫菜、龙须菜、裙带菜等等,已经涵盖了我们目前所有的主要藻类养殖类型。”

据介绍,本次渔博会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面积4.2万平方米,设置8大展区共计1950个展位,吸引超过30个国家及地区的企业参展,预计参会专业采购商超2.5万名。

愈发丰富的水产菜单

作为世界渔业大国里首个实现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业的国家,我国宜渔水域面积广阔,叠加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百姓的餐桌上美味鱼虾逐渐丰富。

在国内展区天马科技集团展位,数百条灵动的鳗鱼在巨大的透明鱼缸内肆意畅游,不时溅起水花。如今,鳗鱼已是“游入”寻常百姓家的日常好食材,不少现场观众纷纷选购心仪的活鳗带回家烹饪。

“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河鳗淡水养殖,历经50多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世界鳗业发展的中心,无论是养殖技术、养殖品种,还是养殖规模,都向绿色生态可持续升级。”据天马科技集团董事长陈庆堂介绍,目前中国每年活鳗出鱼量占全球的70%-80%。

2024年5月8日,养殖户在福建宁德三都澳白基湾渔排挑选大黄鱼。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在渔博会现场,福建大黄鱼深受吃鱼者们喜爱。对比过去的养殖模式,深远海养殖的大黄鱼肉质口感、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得到有效提升。“闽投1号”“乾动1号”“定海湾1号”等深远海养殖平台为海洋牧场的发展增添新动能,工作人员通过水下的监控系统可以随时监测海水pH值等数据,观察鱼群生长情况。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7100万吨,比上年增长3.4%,其中,养殖产量占比达81.9%,水产养殖种类达300种以上。

向深海探寻更多增量

据统计,海洋每年生产1350亿吨有机物,可以提供30亿吨水产品,可供300亿人食用。海洋如此广阔,渔业要走科技创新之路、向深海发展,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增量。

向深海发展是“引进来”。在渔博会现场,印尼参展商Clara Alverina表示:“我们是第一次来福州的渔博会参展,想借这个机会了解并接触一下中国的市场和客商,之前对设立在福州福清的中印尼‘两国双园’有一些粗浅的了解,这次也想看看有没有机会进一步了解更多关于这个产业园区的合作项目、合作模式等等。”

向深海发展是“走出去”。在刚刚结束的2024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上,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产耀东表示,深圳将以渔博会为契机,大力实施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国际金枪鱼交易平台、现代化海洋牧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动深圳现代渔业(种业)创新园、10万吨级深远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等标杆工程,高标准建设蓝色种业高地和“蓝色粮仓”。

向深海发展也不止养鱼。在烟台四十里湾海域的“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渔业养殖与海洋旅游相结合,开创了“蓝色粮仓+蓝色文旅”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在国内首次将渔业养殖、智慧渔业、休闲渔业、科技研发、科普教育等功能集成在同一平台。(文/高畅、蒋巧玲、刘丰)来源:新华网
  • 市场最新价格
  • 农业合作社

枣乡昵乐陵红枣购销公司

介绍:乐陵盛产的金丝小枣外形美观,红润饱满,皮薄肉厚、核小、肉质致密、金丝绵绵、营养丰

新疆呼图壁县惠农农产品保鲜合作社

介绍:新疆呼图壁县惠农农产品保鲜合作社保鲜储藏阿克苏红富士苹果,香梨3000吨,现在开

平和县红中红蜜柚专业合作社

介绍:红皮红肉蜜柚品种来源

德庆县肇龙果园专业合作社

介绍:主营水果:沙糖桔、柑橘、贡柑、佛手果,土特产等。负责农副产品加工,农业管理,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