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多措并举夯实夏粮丰产根基

风吹麦田千层浪,颗粒归仓丰收忙。芒种时节,“冀南粮仓”邯郸再次迎来丰收季。日前,河北省内专家对部分麦田进行了实收测产,馆陶、永年、肥乡、邱县、磁县、鸡泽等地的百亩攻关田亩产达到750公斤左右。

 自2013年以来,邯郸市已连续11年跻身全国“百亿斤”粮食大市行列,以全省1/10的耕地面积贡献了全省1/7的粮食产量。面对2024年我国全面实施的新一轮千亿斤粮食提升行动,我市多措并举,靶向发力,为今年夏粮的丰产丰收夯实了根基。

 “五良”融合 夯实粮食丰收基础

 今年是我国小麦单产提升行动的第一年。我市以提高小麦单产为主攻方向,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

 邯郸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在已经建成68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今年启动高标准农田全域覆盖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新建和改造提升350万亩高标准农田,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提升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作物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打造大面积“吨半粮田”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

 种子,是粮食安全的根基。我市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出成安众人信、磁县禾下土两个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及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肥乡沃土。成安众人信、肥乡沃土的拳头产品,众信麦998、沃玉3号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众信麦998多次刷新全国小麦高产纪录,沃玉3号荣获2022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今年,华中农业大学与肥乡沃土成功“联姻”,华农河北生物育种产业研究院落户邯郸,助力邯郸乃至全省粮食作物升级换代。

 良好的生产经营方法,是提高农业效益的关键。近年来,我市遴选发布水肥一体化灌溉等主推技术34项,“众信麦998”“马兰1号”等主推品种51个,对3000余名高素质农民开展培训,向不少于10万名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落实到田间地头。今年,在魏县“吨半粮”千亩示范方、曲周“吨半粮”百亩示范田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吨半粮”示范田建设力度,推进整乡、整县、整建制示范,在全市打造5万亩“吨半粮田”示范区。

 农机加农艺,市连续多年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在亿元以上。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1129.38万千瓦,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3.14万台,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8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

 建全良制,为粮食生产提供保障。我市聚焦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和服务小农户,努力培育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全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到4720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3050万亩次。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邱县探索了“全成本托管+保底收益+溢价分享”模式,受到农业农村部肯定。磁县天道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案例“创新托管服务,助力粮食增产”被评为2023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2024年,成功争取邱县、肥乡区、临漳县、大名县、广平县等5个国家粮食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全市申请中央财政支持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9863万元,数量居全省第一。

 农技帮扶 精准指导田间管理

 农技帮扶田间“把脉”,为农业生产护航。今年以来,全市组织150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多途径宣传科学田管技术,指导农民群众科学抓好麦田管理。我市积极落实“一村一名技术员”制度,组织全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害、查冻害,加强技术帮扶,落实春耕春管关键技术措施。同时通过“周末专家行”“周末大讲堂”“农技人员走基层送技术解难题”“农技人员培训”等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指导,为夏粮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我市大力推广曲周科技小院模式,将高校科技力量和市县农技站所力量有机融合,新建和提升27个“站院一体”科技小院,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各个科技小院的老师和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发挥自身技术特长,指导农户运用精细整地、精量播种、播后镇压、绿色植保、水肥一体、一喷三防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今年以来,各个科技小院已开展现场技术指导245次、举办培训班37期、服务4805人次。

 精心组织 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6月6日,20多台联合收割机在临漳县岗陵城村的麦田里作业,标志着全省冬小麦自南向北开镰收割。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常智介绍:“今年我市小麦播种面积530万亩,比上年增加4万亩,小麦苗情好于常年,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为做好今年的‘三夏’小麦机收工作,我们认真贯彻省、市工作要求,切实加强‘三夏’小麦机收作业组织保障,全力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夏收前,市县两级农技人员对全市小麦进行了分点位调查测产,530万亩小麦长势良好,灌浆开始早,灌浆速率快,预计亩穗数比常年增加1万多穗,穗粒数比常年持平略增,增产潜能非常可观。

 我市成立“三夏”生产工作专班,实行分片包县责任制,成立20个包联组,加强综合协调调度。农业农村与交通运输、公安交管、气象消防等部门建立工作联系机制,确保“三夏”农机化生产高质高效开展。

 “三夏”期间,全市投入农业机械10万余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2万余台。为了便于机手跨区作业,全市在高速出口、国道沿线等地设立了32个接待服务站,落实《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网上办理、跨区机收免费通行、应急服务电话等政策措施,第一时间解决农民和机手问题。前期,扎实开展机收供需摸底调查,整合全市农机资源,推进县域间建立合作机制,调配进行跨县跨乡作业,有效解决“农机闲置没活干、农户排队没机用”的区域结构性矛盾。

 天气好坏是小麦收获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为了避免突发天气影响,邯郸市提前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对全市履带式联合收割机、粮食烘干设施、农用水泵进行了详细摸底并建立台账,准备履带式联合收获机190台、烘干设备共252台(座)、农用水泵23.7万台。还与河南驻马店、南阳、许昌等地建立互助支援机制。同时,邯郸成立20个县级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和214个农机应急作业小分队,市、县公布24小时服务热线,专人值守,服务“三夏”机收工作。

 夏收中,夏种同步开展,预计6月20日前,全市完成夏玉米播种任务,夏播粮食面积计划在560万亩以上。我市将继续发挥农技人员作用,抓好秋粮作物田间管理精准指导,做到“应种尽种、种足种好”。作者:王玲玲 来源:邯郸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