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三夏” 农机驰骋麦飘香

——甘肃省小麦收获开镰暨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见闻

 又到夏收时节,农谚云:“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由于小麦的适宜收割期很短,仅有3至7天的最佳收获期,抢收夏粮里的“抢”字,生动描述了夏收的紧张气氛。

 自6月中旬起,甘肃省小麦机械化收割工作全面拉开帷幕,两个月间,农机手将从陇东南至河西,一路追赶麦香,抢收夏粮,确保颗粒归仓。

 “抢”字当头 “快”字为先  

 6月14日,平凉市泾川县城关镇蒋家村的麦田里,火辣的阳光照在金灿灿的麦田上,甘肃省“三夏”小麦收获开镰暨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在此展开。

 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9台联合收割机转动着剥壳轮,呈雁翎阵形,如矛头般破开麦浪,成片麦子被吞入收割机,转眼变为秸秆整齐地倒伏在收割机后。经过联合收割机处理的秸秆,尽管麦穗的形状依旧留存完整,但其中的麦粒已被收储联合收割机中。

 紧随其后的“指轮搂草机”“秸秆饲料捡拾打捆机”“深松旋耕整地机”“沟垄全覆膜高速穴播机”等农用机械渐次登场,把麦草收拢成捆、运出田地,再深翻泥土平整土地,继而覆膜点种玉米种子。在农业机械的轮番作业下,夏收夏种一气呵成。

 “机械化收割的优势是人工收割无法比拟的。”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孟养荣介绍,“人工全程收割处理小麦的损失率大约在8%,而经过多年总结经验和优化机械,如今的机收损失率降低到1%以内。对于全省夏收的1100万亩小麦来说,可以挽回6600万斤粮食损失。”

 机械化收割在“争抢农时”方面,有着巨大优势。

 “小麦适收期很短,如果收获不及时,就会造成产量损失。如果采取人工收割,即便是专业的‘麦客’收获,1亩小麦最少也需要一整天;而对于机械收割来说,一天能收割200亩小麦,还包括机械装卸转场的时间。”平凉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李玉红说。

 事实上,机械化收割所产生的“节本增效”功能更加突出:以收获1亩小麦为例,机械化收割每亩小麦最多用时20分钟,除了精细化收获外,还能实现小麦脱壳、装载、转运等功能,每亩费用约为50元;而人工收获1亩小麦,仅收割一项就需要支付最低80元的人工费。

 “有了机械化收割的保障,我省小麦从东到西都能够迅速完成收获,能把夏季降水多且突然、人工收获损失率高、粮食由地头转运困难的问题一体化解决,做到颗粒归仓。”孟养荣说,高速高效的机械化收割,体现出了“三夏”时节“抢”农时的速度和效率,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

 农机保障夏收 服务站保障农机  

 “十几年前,收麦子还要请‘麦客’帮忙,如今交给农机手,省力又省钱!”观看机械化收获的蒋家村村民刘俊成感慨道。

 由于农机普及,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兼顾粮食生产的同时,采购农机、成立合作社,端上了吃技术饭的“饭碗”,转变为“新麦客”。

 泾川县田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完玺龙正是这样一位“新麦客”,作为从业12年的农机手,他创办的合作社拥有67台农机和43名农机手。

 “我们的作业区域从陕西渭南开始,追着麦熟一路向西,一直到达甘肃酒泉。去年,我们农机服务面积4.8万亩,由于服务好、价格便宜、机损率低,今年5月初就收到了8000多亩的机收订单,预计今年机收面积能够增加到1万亩。”完玺龙说,随着参与农机服务作业队伍的不断扩大,农机服务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拼的就是服务质量和机损率。

 除了本土农机合作社,外省的“新麦客”也纷纷前来跨区域收割。为了服务好跨区域助农收获的全国“农机大军”,甘肃省在产粮大县和交通要冲,设置了386个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

 在泾川县太平镇三岔口设置的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来自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的“新麦客”赵金福和谈成峻第一时间加入了“泾川县跨区机收调度群”,从中获取到了需要农机支援收获的信息,按照调度安排,等候专人引领他们去往田间地头。

 谈成峻一边吃着工作人员免费提供的西瓜,一边仔细阅读泾川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印发的“致参加‘三夏’作业农机手的公开信”,他告诉记者:“服务站太贴心了,不仅提供麦收信息,还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太平镇党委书记刘广军介绍,按照泾川县“三夏”机收工作部署和要求,服务站向所有农机手提供多种服务,包括通过查验收割机人员机具证照、灭火器、应急救援等设备,确保跨区作业机手安全作业;向机手免费提供简餐、防暑物品、临时休息等生活保障服务,衔接镇内加油站保障充足燃油、开展地头送油服务,保障跨区机手安心作业;会同执法机构严厉打击各种恶意拦截机械、敲诈机手行为,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保障跨区机手的收益和安全。

 目前,我省已向广大参与“三夏”作业的机手公布热线服务电话152部,发放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证6000个,开通农机跨区作业加油绿色通道402条,协调中石油、中石化落实农机作业用油价格优惠不低于3%等一系列服务保障措施,全力保障机手顺利作业。

 就近烘干加工 颗粒归仓一体化  

 夏收工作不仅仅是收割一个步骤,储藏好、收购好粮食,也是保障夏收成果的重要环节。

 夏收期间,正是雨水充盈的时间,为了应对收获期间的突发极端天气情况,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全省“三夏”机械化生产应急工作方案》,与省气象局联合成立了“三夏”农机作业气象服务工作专班,联合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提供伴随式、精细化气象服务,为机手选择合适的转运与作业路线、开展抢收抢烘争取时间,赢得主动。

 就近、就地烘干是减少夏收损失的有效手段。在泾川县高平镇黄家铺粮食烘干厂,农户将新收获的小麦送到这里,经过粗筛、烘干塔烘干、精筛等多道工艺,原本含水量在30%至35%的新鲜小麦,可脱水到含水分14%以下,优于国家粮食储存标准15%含水量的水平,并现场分包,方便群众售粮运输需求。

 烘干厂负责人表示,企业每天烘干粮食能力达120吨,年可烘干、加工出售粮食2.5万吨以上,当前已为周边群众烘干粮食超过3000吨。烘干厂还可以按照市场价敞开收购经过烘干的小麦,解决农户晾晒、销售的困难。

 目前,我省已拥有烘干中心150个,烘干能力超过400万吨,并配备了10台移动式烘干机,确保夏粮丰产丰收和颗粒归仓。

 当前,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抢抓农时,全力做好夏收工作,确保粮食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马国顺 来源:甘肃日报
  • 农业合作社

英德市方盈淮山种植专业合作社

介绍:紫山药也称“紫人参”,富含原花青素,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称赞为

南高洛农副产品交易所

介绍:豆。西瓜6月中旬开始。

苍梧县广盛砂糖桔专业合作社

介绍:苍梧县广盛砂糖桔专业合作社基于种植户共同需要与合作意愿,以苍梧砂糖桔为主体,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