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现场测产成果喜人 制种产业蓬勃发展

在马山县古零镇乐平村水锦玉米制种基地,连片的玉米整齐排列。记者 黄红锦 摄

在马山县古零镇乐平村水锦玉米制种基地,连片的玉米整齐排列,褪去枯黄的“外衣”,个大、饱满的玉米穗挺立在地里。测量行距株距、取样测定水分含量、量取测产面积、鲜果穗称重……经过专家们严格的测产验收,该基地的玉米制种鲜苞产量达每亩827千克,这一产量高于马山县普通玉米的平均产量,显示出该基地在玉米制种技术和管理上的显著进步。

6月24日,2024年马山县玉米制种测产现场会召开,以检验马山县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成果。当天,自治区第三方验收组专家现场观摩马山县乔利乡苏博村红旗湖玉米制种基地、古零镇羊山村新村屯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单产提升示范基地、古零镇乐平村水锦玉米制种基地等,并开展现场测产工作。

除了乐平村水锦玉米制种基地,该县其他陆续验收的基地,也较去年同期增产显著。“去年在乐平村测产‘桂单919’品种,亩产仅有350千克,今天的测产结果亩产827千克,成果十分喜人。这说明马山发展玉米制种前景可期!”广西玉米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广西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述宽认为,处于丘陵山区的马山县具有制种所需的“自然隔离”条件。

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为玉米制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积极引进先进的制种技术和设备,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了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种植效益……马山县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今年上半年,全县11个乡镇共有玉米制种基地51个,玉米制种面积1.1万亩。实施“科创中心+平台公司联合体”项目—马山县现代种业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二期),建成杂交玉米制种高标准示范基地1万亩,为马山打造水肥一体化、“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的制种基地,提高制种基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宏博烘干厂二期建成,全县烘干规模进一步扩大,宏博烘干厂成为广西烘干能力最强、专业化水平最高的玉米鲜穗种子烘干厂。

据介绍,2023年马山县全县玉米、水稻制种面积超3万亩,玉米制种面积排全区第一,获评自治区级杂交玉米大县。今年,马山县加大现代种业领域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推动种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拓展制繁种产业的深度和广度;6月,该县以数字种业为切入点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同时,马山县“有种力量·红色马山”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项目顺利通过国家评审。

马山县将加快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实体化运行,全力打造人才引育生态圈,培育壮大种业企业,优化要素集成系统供给,强化数字赋能,促进科技、教育、人才、产业和金融等创新资源在马山落地见效,加速推进马山县向全国制种大县行列迈进。(记者 宾艺苑 韦璐)来源: 南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