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
近日,从甘肃武威的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传来喜讯,该站团队创建的浅埋智慧滴灌玉米试验区和示范区籽粒实际产量达到每亩2580斤,比农户采用传统畦灌灌溉种植的玉米单株平均产量高出近40%,亩产高出近30%。
周边农户得知实验站玉米获得高产后,纷纷前来观摩和学习。在该校研究生王月芯的浅埋滴灌玉米试验和示范区里,玉米地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农民们纷纷掰开玉米苞叶,一粒粒饱满的籽粒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李思恩老师,你们这块地里的棒子又大又饱满,比我们地里的玉米长得好很多呢,要向你们学习,你们到底有什么经验能让玉米长得这么好?”一位农户好奇地问道。
“今年这块玉米田能获得这么好的产量和节水效率,主要归功于我们团队根据长期实验研究总结出的滴灌节水增效技术模式。”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思恩介绍道,首先要选择与滴灌配套的中晚熟品种,比如“先玉1225”,一方面有利于节水,另外抗逆性较好,可以高产稳产。
除了品种选择,高产还因为栽培方式采用了覆膜浅埋滴灌。“滴灌带埋深在地下10公分,一幅地膜安装二排滴灌带,布设三行玉米植株,种植密度为5000~5500株。”李思恩进一步介绍,目前滴灌带浅埋安装、铺设地膜与播种可由播种机三位一体一次性完成,此外还需要精准的水肥管理。“在7-8月的高温干旱天气,提前补水。施肥量除了底肥之外,后面根据作物长势实时追施氮肥及复混肥,采用水肥一体化方式输送到农田。”李思恩说。
近年来多地推广玉米适当晚收提高产量,石羊河实验站也尽可能拉长生育期。“如武威在4月中旬前播种,9月底到10月初收获,把生长期控制到160天以上。”李思恩介绍,采取玉米早播晚收,将为高产创造重要条件。
“田间管理方面要做好虫害预防。”李思恩告诉记者,目前采用的无人机喷施或者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这些技术成本低,增产效益好,可以在全市乃至全省大面积推广。
石羊河实验站农艺师陆权种了40年的玉米,这次他真正感受到了农业科技对增产增效的巨大作用。“通过科学的水肥管理和配套措施,切实能使作物发挥最大的潜力,用较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陆权说,这些技术模式,也是他参与示范区建设多年经验的总结。
近年来石羊河实验站的科研团队一直在作物高产高水效上不断攻关和攀登。团队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常年奔波在石羊河,每次来实验站,他都要去地里看一看走一走,关心每一个实验的情况,每块地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不能总在办公室,必须去地里,去田间,去生产实践,要把论文写在田间和大地上。”康绍忠时常告诉团队人员,要用实打实的科技服务农业,让农民受益。
石羊河实验站地方负责人张霁表示,实验站20周年的庆典刚结束,下一个20年,将用更多看得见、摸得着、好用的科技成果服务人民,为区域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作者:王田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