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为乡村产业振兴装上“科技芯”

最近一段时间,泰和县马市镇汪陂村村民肖军忙得不可开交。“我养的乌鸡订货量大,每天都忙着送货。”肖军告诉记者,村里的乌鸡采用林下养殖法后,品质提高了,一只最高可以卖300元,今年他多养殖了200羽,养殖规模达到400羽。

 肖军口中所说的林下养殖法,是泰和千烟洲院士工作站的主要研究方向。

 2017年,泰和千烟洲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院士工作站成立后,一大批从事生态农业、农林复合经营、林下经济开发等方面的国内一流专家纷纷来到泰和,以科技赋能乌鸡产业发展。

 近年来,泰和县深入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与浙江大学共同成立泰和乌鸡产业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江西省农科院、江西中 健康产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泰和乌鸡品种、饲料、养殖、产品加工、药用价值利用等全产业链科技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在科技助力下,泰和乌鸡已开发出多个新产品,建立14项企业标准,获得84项发明专利。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江西省以实施“赣种强芯”种业提升工程为抓手,每年投入资金1.7亿元左右,持续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目前,江西省现有农作物种子企业165家、种畜禽企业285家、水产种业企业119家,其中国家育繁推一体化农作物种子企业8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3家。

 科技成果的价值在于运用。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江西省通过强化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整合全省各级各类农业科研力量和资源,开展全产业链技术研发、示范推广联动,形成跨区域、跨单位、跨专业、跨学科的农科教结合,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一体化贯通。近五年,江西省累计筛选推广新品种249个,集成示范与推广高效技术336项,建立技术创新和集成示范基地411个;农业技术领域成交技术合同1380个,成交额达60.75亿元。作者:李耀文 来源:江西日报
  • 市场大户

王晓荣

主营:各种蔬菜 豆角、青椒、尖椒

黄琼英

主营:燕窝、南非鲍鱼、日本极品鲍、大金勾、鱼翅、海王鲍、阿鲍、金元鲍、冬虫夏草、鹿茸、

水果大户杨殿军

主营:新疆库尔勒香梨、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克拉玛依(大农业)红堤葡萄、伊犁特产蟠桃、山楂

王玉明

主营:金针蘑、鸡腿蘑、菠菜、青椒、尖椒

陈加新

主营:四方蔬菜商行主要经营内蒙、甘肃、云南等地的土豆、胡萝卜、黄瓜、四季豆、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