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鱼游万里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毛泽东主席1956年写下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让武昌鱼蜚声中外。
 武昌鱼,学名团头鲂,原产于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因以各种草类为主要食料,抗病力强,含肉率高,且脂多、味美,是风靡荆楚大地半个多世纪的一道地方名菜。
 据考证,从1955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专家在梁子湖(原属武昌县)发现并确立武昌鱼模式标本、将其学名命名为武昌鱼,至2006年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武昌鱼在鄂州梁子湖已畅游了整整半个世纪。
 1954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整体由上海迁到武汉。1955年2月至1957年底,中科院水生生物所的鱼类学研究组专家,在鄂州梁子岛上的梁子镇设立工作站,着手进行新中国首次大型湖泊的鱼类研究。当时年近40岁的易伯鲁教授对梁子湖的鳊鲌类进行专题研究时,首先发现梁子湖的鳊鱼中,除有记载三角鲂和长春鳊外,还有一种鳊鱼是以往文献上没有记载的,这就是团头鲂,即武昌鱼的标本模式。从此,梁子湖就成了武昌鱼的“母亲湖”,上世纪80年代,鄂州市委、市政府开始着手武昌鱼的品牌建设。
 据介绍,武昌鱼的品牌建设历时10年,经历了建立国家原种场到推广标准化生产两个阶段。
 首先是争取到国家有关部门设立武昌鱼原种场。上世纪90年代,国家农业投资公司投资第一笔资金,在鄂州市长港农场夏沟分场建设了1000亩标准精养鱼池,挂牌“武昌鱼原种场”。
 不久,国家农业投资公司又在鄂州市泽林建新村投资建设武昌鱼出口基地。两个基地建成后, 国家农业部于1994年10月25日发出《关于湖北团头鲂原种场初步设计及概算的批复》,正式批准在鄂州建立武昌鱼国家级原种场。
 经过10年的建设,2005年,我国惟一的一座国家级武昌鱼原种场在鄂州梁子湖正式建成。从此,武昌鱼迈上了品牌发展之路。
进入新世纪,鄂州市通过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不断提高武昌鱼的养殖和加工水平。为此,鄂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起草了武昌鱼种鱼、亲鱼等三项地方标准。标准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促进了武昌鱼的品牌建设,提升了武昌鱼的品牌价值,到目前,武昌鱼养殖面积达到3.8万公顷,年产量4.41万吨,产值5.3亿元。同时,武昌鱼加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市武昌鱼加工企业一度达到60多家,经过市场的淘汰,该市武昌鱼规模生产企业已达26家,加工产值7.6亿元,其中15家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一家企业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2006年,鄂州武昌鱼食品工贸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武昌鱼一举获得湖北名牌产品称号。
信息来源:农业部渔业局综合处

  • 农业合作社

山西省忻州市绿康合作社

介绍:甜瓜,香瓜,奶牛,獭兔皮,家兔皮,玉米,羊绒

阳高县兴苑西红柿种植专业经济合作社

介绍:主要生产蔬菜,以西红柿,辣椒等无公害蔬菜为主.常年销售

青岛帮农葡萄专业合作社

介绍:大泽山镇四周环山,只有西北方向有一不完全缺口,呈一盆地结构。"盖群山环而出泉,隧

湖北随州咏茗生物科技合作社

介绍:随州金黄蜜枣,色黄似金,故而得名,又因体肥肉厚,甜如甘饴,沙酥爽口,营养丰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