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记者从菜博会组委会得知,今年的菜博会,在原有的8个展厅基础上,又增加了4个展厅。这4个展厅其实就是4个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冬暖式种植大棚,游客们可以看看真正的寿光大棚是啥样的。
其中,12号展厅的身份尤为特殊。中国农业大学寿光市蔬菜研究院负责良种研发的许美荣老师介绍说,这个大棚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品种都是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造”。
据了解,寿光蔬菜已经名满天下,年产40亿公斤,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菜园子”。但是,1995年以后,寿光栽培蔬菜品种数百个,八成却是“洋品种”,国内品种资源利用率低,菜农每年要为此付出3亿元成本。
寿光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王教法曾坦言:“寿光简直成了蔬菜种子联合国。”———瑞士、以色列等国家的30多家外国种子公司驻扎寿光,荷兰甜椒品种“蔓迪”为例,每千克种子18万元,1克种子的价钱相当于1克铂金的价钱。
为此,从2006年开始,寿光下决心培育自己的当家品种,投资1.25亿元,依托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进行蔬菜良种的研发。目标是:5年内建成蔬菜良种基地,育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造”品种20个。
据许美荣老师介绍,现在农民买1粒种子的成本在四五毛钱左右,再加上育种成本等,每粒种子的成本在1元钱左右。如果一个农民种植2000棵苗,光种苗成本就得2000元左右。实际上,国内有些品种并不差,她们现在进行示范种植筛选的新品种都是2002年以来已经推广或即将进行推广的品种,如果能从中筛选出等于或高于国外种子的品种,光这个成本就能节省一半到三分之二。
来源:山东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