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青岛新闻网记者从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发布会上获悉,经市政府授权,市农委于近日印发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
在国家最新公布的报告中,青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七位;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达到1300多亿元,年出口农产品50多亿美元,休闲农业收入达到140亿元,2017年农民收入19364元,居全省首位;美丽乡村省定达标村覆盖率59.3%,93.6%的村庄启动产权制度改革,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65%,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为实现乡村振兴率先走在前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个百千万”的目标 促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行动计划》聚焦制约乡村振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实施“四大行动、十项工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三个百千万”的目标。即到2022年,建成100个农业“新六产”产业园、壮大100家过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培育100个农业节会;建设1000个美丽乡村达标村、培育1000个“三品一标”产品、培育10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3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00万亩节水农业示范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规划建设3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粮食产能,确保人民群众口粮绝对安全。规划建设100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食用菌、葡萄、蓝莓、茶叶、花卉等一批十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高端都市现代畜牧业,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实施农业“新六产”发展增效工程。农业“新六产”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从本质上讲就是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重构”:产业链延伸,即1+2+3,第一产业接二连三向后延伸,第二产业接一连三双向延伸,第三产业接二连一向前延伸;价值链提升,即1×2×3,一产的一份收入,经过二产加工增值为两份收入、再通过三产的营销服务形成三倍效益,综合起来是六份收入,产生乘数效应。
实施质量兴农工程。质量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底线,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们坚持质量安全市创建和“青岛农品”品牌集群打造“两手抓、两手硬”。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托底,实现从田间地头到人民群众餐桌的全过程有效控制;以打造“青岛农品”品牌集群为引领,提升农产品标准化、特色化、优质化水平。
实施智慧农业富民工程。互联网已经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农业产业提升必须借助信息化这个东风,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推进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推动各级各部门农业大数据互连互通、共建共享。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让农产品优质优价。
大力推进美丽家园建设行动
实施美丽乡村“十百千”创建工程。每年建设10个集聚类农村新型示范社区、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000个达标提升村,以点带面、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沿河、沿海、沿路、沿山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情带,打造品质乡村生活,让美丽乡村成为大都市的标志、美丽青岛的底色。同时,坚持社区化发展方向,以规范化运行为重点,着力将农村新型社区服务中心打造成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阵地。
实施绿色田园建设工程。转变过去大肥大药大水的粗放生产模式,真正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到集约、绿色、生态上来。落实“四减四增”要求,扩大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覆盖面,保持化肥农药零增长,让农村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大力推进科技和人才引领行动
实施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围绕着力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实施“三乡”行动,推动农村能人回乡,优秀青年下乡,科技人员兴乡,通过实施10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和万名乡村实用人才培育行动,培养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真正让乡村的人气旺起来,人才聚起来,发展活起来。
实施科技装备提升工程。围绕着力解决好“怎么种好地”问题,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实施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行动,加快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发展行动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深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程。2014年以来,青岛全面开展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去年还启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山东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