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备耕忙 农业大数据加速作物育种

 寒冬离去,万物复苏。在天气日渐转暖之际,全国各地的春耕备耕活动已经陆续开始了,做好农作物的育种工作也成为了当前农业工作的一大重点,农业大数据的应用,也为农业育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着有力的技术保障。 

不负春光备耕忙 农业大数据加速作物育种 
 
 近年来,互联网的渗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农业的原有模式,而大数据、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则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劳作方式和粗放式的生产模式,使传统农业迈向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和数据化。其中,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认可。 
 
 目前,农业大数据已经涉及到农业育种、播种、施肥、植保、收获、储运、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利用大数据技术,农业管理人员可以实现对作物种植、培育、成熟和销售等多个环节的系统化管理。 
 
 在育种阶段,农业大数据所起到的作用日益重要。传统的育种成本往往较高,工作量大,需要花费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而大数据可加快此进程。通过在云平台上对农作物的海量基因信息流进行归纳和分析,农业管理人员可以对作物育种等进行假设验证和试验规划,进一步提高作物质量、减少经济成本和环境风险,并有助于培育出对人类健康更有益的农作物。 
 
 就农业生产环节而言,农业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卫星、无人机等,采集关于气候、土壤、湿度等多方面的信息数据,为农业种植者提供较佳的栽种管理决策,协助农户高效的进行农田管理,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农作物管理方面,农业管理人员可以整合传统统计数据及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对农场不同地块的农作物进行有针对性的种植管理。对种植影响因素差异性较大的不同区域,定量获取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肥力、含水量、病虫害等)信息,分析影响区块产量差异的原因,采取高效、科学、合理的耕作措施,可以帮助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随着大数据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农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的建设也将成为一大趋势。在土地规划、种质资源选用、病虫害防治、生产管理、精准营销、农产品的储存与渠道对接等各个环节,将不同格式、不同业务领域的海量数据整合成标准统一的数据源,实现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及数据可视化,将有助于农业生产者及时全面掌握农业发展的新动态。 
 
 实际上,随着应用程度的不断深入,大数据在农业资源采集、农作物灾害预防等方面的价值也逐步显现出来。通过大数据提高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优化农业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可有效化解经济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大数据为农产品交易提供的信息化、透明化的市场,也有助于解决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问题。
 
 此外,通过农业大数据,实现产销一体化,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其中的人、物、技术等要素的流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可促进农产品价值增值,并打造出全新的农业产业链。 
 
 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的农业大数据服务仍然处于数据仓库的建立和数据的初级分析阶段,面对庞大的数据量,如何建立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数据模型,助推农业实现智能化升级,还需要业内人士的探讨和努力。今后,在有关方面的共同推动下,大数据在农业各细分场景的应用价值将逐渐释放出来,并为农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中国智能制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