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省政府“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决策部署,六盘水市聚焦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以“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法”,2018年相继实施“春风行动”、打响“夏秋攻势”、喜算“秋后丰收账”和进行“冬季充电”,以调减坡耕地籽粒玉米种植面积为突破口,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坚持向“三变”改革要动力,聚焦“四个”突出,千方百计强龙头,矢志不渝创品牌,创新机制带农户,我市农业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节节攀升,为乡村振兴开好了局,起好了步。2018年,一产增加值达147.95亿元、增速6.9%、排全省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67元;2019年预计一产增加值增长6.8%、达15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达10964元。
突出特色,提升规模化,市农业资源丰富,产品种类繁多,既有“一颗红心走天下”的弥你红猕猴桃,也有享有“维C之王”美誉的全省最大种植面积的刺梨,还有“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的早春茶等等。近年来,顺应市场消费走向,我们大力发展以“3155工程”为代表的长线产业,同时结合产业扶贫政策,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积极发展以“茶菜菌禽药”为主的短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截止目前,“3155工程”面积达320万亩,2018年投产152万亩,形成了万亩以上产业基地15个,千亩以上产业基地282个,建成了水城百里猕猴桃产业带、盘州两高沿线刺梨产业带、木岗-力调减坡耕地玉米种植,把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高效的种植提上来,在“调什么、补什么”上做好结构调整的大文章,通过一调一补的统筹与取舍,产业扶贫成效明显。2018年,全市共调减玉米146.21万亩,市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拥有丰富的草山草坡等自然资源,同时兼具地方特色品种的黑山羊、乌蒙凤鸡等畜禽资源。近年来结合南方水网地区畜牧业调整以及政策推动等利好因素,我市聚焦畜禽产业这座富矿,推动畜牧业裂变式发展。我们坚持把招大引强畜牧企业作为重要依托,利用政策、区位、资源等优势吸引大企业落户我市,相继引进了大北农、温氏、努比亚等战略企业,极大提升我市畜牧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
突出融合,提升组织化,们始终将农业园区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载体,生产要素聚焦的平台,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各具优势与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高地,以水城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申报创建为契机,启动了“1+10”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目前,我市省级农业园区32个(其中:省级重点园区13个),水城猕猴桃园区连续五年在全省园区考核中获得第一,水城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18年成功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我们把500亩以上坝区作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重要阵地,进一步修改完善“一坝一策”方案,有力有序在产业结构调整、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遵循“引进、培育、壮大”的发展思路,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大力简政放权,制定扶持政策,稳定发展预期,促进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涌现出了像银湖种养殖合作社、农熠公司、鸿源公司、润永恒公司、天宝公司等经营主体,也培育壮大了像贵州天刺力、宏兴公司等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企业集团。全市现有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40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8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5个,省级示范社20个,市级示范社81个),实现了合作社贫困村全覆盖、照贸工农一体的发展方向,推进一二三产渗透融合,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培育农业发展新业态,拓展农业发展功能,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让农业的生产、休闲、教育、体验、观赏等价值得以充分释放。农产品精深加工雏形渐显,刺梨果汁、刺梨果脯、猕猴桃酒、猕猴桃汁等加工产品纷纷上市,水城县猕猴桃园区的倮么村、盘县娘娘山园区的舍烹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盘州市娘娘山园区,成功申报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盘州市“哒啦仙谷”园区、盘州市娘娘山园区、水城县猕猴桃园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凉都国学馆、养生谷、农耕文化园等作为农旅融合的典型,正撬动农业消费不断升级。
突出市场,提升品牌化,质量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品牌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源头把好农产品质量关。牢固树立“三分种,七分管”的观念,制定了猕猴桃、刺梨等生产技术规程和产业管护手册,制定了《六盘水市猕猴桃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构建了从种植、施肥、修剪等全链条的标准操作体系,成为全省第一个向国家标准委备案的市级地方标准。利用大数据、二维码等先进技术,推广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用科技的力量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筑牢根基。打响净土保卫战,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作为打造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农药、农膜、化肥等农资减量化行动,开展农资的综合回收利用,在我市六枝、盘州推进休耕轮作试点,不断改善土壤质地。90万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5万亩的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的“两区”划定外业已全部完成,牌就是效益,就是软实力。针对我市农产品品质好,品牌杂的现状,我们大力开展品牌整合,推进公共品牌与区域品牌双轮驱动,打造了全市统一的“弥你红”红心猕猴桃公共品牌,为进一步叫响我市猕猴桃品牌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走出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不断提升“凉都珍好、高山珍品”通农产品走向餐桌“最后一公里”。我们成立产销工作专班,坚持市场导向,着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供需无缝对接,建立学校、**、机关、国企食堂优先采购贫困户农产品的长期稳定产销机制。同时,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设立“弥你红”“天刺力”“水城春”等农特产品专卖店、专销区、专销柜,不断扩大销售的幅度与半径,2018年在对口帮扶城市大连开设2个直销窗口,与贵阳开通农产品销售“直通车”,设立6个直营店、建立10个生鲜农产品销售专区,540吨“弥你红”红心猕猴桃远销俄罗斯、加拿达等国家和台湾等地区。
突出保障,提升配套化,们高质量打好基础设施硬仗,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主要聚焦农业园区、重要生产基地的路、水、电、讯等基础配套,大力兴建主干道、生产便道、机耕道、小型水利工程、生产用电设施等,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冷链物流水平进一步提升,已建成万吨的猕猴桃气调保鲜库。积极布局“大数据+”农业,相继建成米箩猕猴桃产学研基地、润永恒公司米箩猕猴桃基地、金铃籽公司野钟猕猴桃基地、巴朗河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一批物联网示范项目,推动我市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发展,2018年全省农业大数据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强力推进“大棚房”整治,落实属地责任,强化督促检查,促进涉农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共发展大棚房问题21个,违规占用耕地306.06亩。截止目前,整改到位问题10个,占全部问题的47.62%,整改面积44.81亩,占耕地面积的14.64%,恢复耕地34.续开展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及“三送三促”活动,坚持因人施教、因产施教、因岗定教,建立产业指导员制度,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平台,借助农技人员、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致富带头人等有生力量,通过流动学堂、现场帮教、院坝会等形式,传授农业种养技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解决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强化与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贵州大学、贵州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围绕产业管护、标准制定、新品试验示范、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合作攻关,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科技支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714人,举办农业技术培训264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964人,培养致富带头人743人,培训群众19680人次。2018年我市因“做足第一资源大文章、实现人才兴乡村旺”方面的突出表现,被授予“2018年度中国三农创新十大榜样”的称号。这是继“三变”改革入列第二届“中国三农创新榜”之后我市再获此殊荣,继实施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3155投**体制机制改革、土地流转、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系列改革,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2017年我市水城县成为全国100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今年我市成为全国整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借助政策东风,进一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体系。我们大力深化拓展农村“三变”改革,加快“三变云”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新增的12个市级“三变”改革示范点建设,在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推广扶贫资金“三权分置”、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权量化、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入股、防范风险、利益联结、城市“三变”八个方面攻坚突破,“三变”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2017年至2019年,“三变”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18年又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入选了2018年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 (六盘水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