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美丽农业

 “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立足市情,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如何更好地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京郊农业进行了积极探索。 

 近些年,以观光休闲农业为代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从产量至上到注重休闲体验,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到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并重,京郊农业完成了美丽大蜕变。 

 美丽农业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更是满足了市民“养眼、洗肺、休闲”需求,为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1 14万亩景观田扮靓京郊 

 入夏以来,密云车道峪的人间花海进入盛花期,条状种植的蓝色柳叶马鞭草、黄色硫华菊、各种颜色的百日草等,形成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浪漫多姿,再加上木屋、凉亭等小品点缀其间,让人仿佛置身秘境花园。 

 然而,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这片地三面环山,安达木河从中流过,由于曾被洪水冲过,地薄,种粮食产量不高。”车道峪村党支部书记冯岳说,2011年,土地通过流转,租给企业搞起观光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花海景观成了村里的一张名片。 

 车道峪村只是京郊农业变化的缩影。近年来,在土地紧缺和水资源紧缺的“双紧”约束下,北京市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量农田退出传统种植。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土地变身生态园林,或是集种植、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园。 

 李琳是中国农业大学博士,2007年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现在是景观农业室负责人,这些年,她见证了京郊农业的变化。“北京农业一个鲜明的特征是服务首都、服务市民,景观农业就是很好的例证。”李琳说,北京的景观农业可以说是在满足市民的需求下发展起来的。游览景区、采摘垂钓、休闲观光,近年来,市民下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景观农业应运而生。从种植大片向日葵、油菜花到各类特色花卉,京郊农田里“长出”了各式各样的新景观。 

 为更好规范农田景观建设,2010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成立景观农业室。“目前,关于景观农田没有统一的定义,我认为起码要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称为景观农田,第一是作物有规模,连方成片有景观效果;第二得有人来观光。”李琳介绍,现代景观农业除了立足农业生产功能之外,更强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以及作为一种特殊旅游观光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沟域经济大大促进了景观农业发展。沟域经济是在京郊山区关闭采石、采沙、采矿、采煤和石灰窑,山区百姓寻求替代产业的痛苦抉择中,逐步探索发展起来的,是北京的首创。2010年,全面实施建设以来,很多沟域在产业布局时都选择了以大地景观带动休闲旅游发展的模式。 

 “截至2018年底,北京发展景观农业14万亩,形成了西部北部沟域、东部南部大田的景观格局。”李琳说,沟域景观分布在北京西北部山区,如延庆四季花海、房山上方花海、密云酒香之路等沟域,主要种植向日葵、花卉和药用植物;大田景观分布在北京东南部平原区,例如顺义赵全营万亩示范方、房山窦店高产示范方等,主要以冬油菜和冬小麦为主;园区景观分布在各郊区,例如房山天开花海、密云人间花海等,主要种植花卉、特色经济作物。 

 根据计划,全市农业景观田面积将逐步增加,预计2020年将达到20万亩,并要将科技与人文要素融汇其中,做到一年四季景色不断,用美丽色彩将繁华都市包围,给千万市民营造大美家园。 

 2 农业是少数但不是小数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农业发展经历了以产量为目标的发展阶段、以质量效益为目标的提升阶段、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方向的发展阶段和以“调转节”为中心的高质量提升阶段。 

 近年来,按照“调粮、保菜、做精畜牧水产业”,重点发展“菜篮子”农产品生产、现代种业和观光休闲产业的调整思路,北京市稳步调减高耗水作物,清理整治养殖业,开展禁养区划定及规模养殖场关停工作,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从2014年到201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从290万亩调减到85万亩,调减了70%;规模养殖场从2535家调减到394家,调减了84%;8亿方,调减了43%。 

 与结构调整同步的是,北京农业的产值逐年下降,从统计层面看,无论绝对数还是相对值,北京农业都是少数。但是,少数并不代表小数,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农业的不可替代性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愈发重要。 

 “农业的价值不能用物理空间和体量来衡量。”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北京这样一个拥有21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多元化需求更需要多功能的农业来满足。农业已经从单纯提供粮食,变为提供优质农产品、生态景观、观光休闲的“城市服务器”。 

 首都要健康运转,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尽管,现在北京农业增加值占全市GDP只有0.4%,但农林水的生态服务价值却至关重要,和谐宜居的城市生态正立足于此。近些年,北京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逐步形成了山水林田湖、城乡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生态格局。根据大城市的发展需求,生态功能已逐渐成为北京农业的第一功能。 

 “市民生活不能只有钢筋水泥,还得有田园风光。”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奕捷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观念与消费结构也有了显著变化,亲近大自然、放松心情成为城市人休闲度假的首选。农业恰好可以为市民提供这样一个目的地,特别是解决了市民周末***的问题。农业的价值除了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满足市民胃的需求之外,更多地体现在提供生态服务、休闲体验产品,满足市民的眼、肺、心、脑需求。农业已不仅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提亮城市发展的生态底色 

 绿色宜居是一个城市的生态底色,农业之美首先体现在生态上。 

 农业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田园风光是城市靓丽的“风景线”,为城市增色不小,同时也是城市的生态屏障,保育着城市生态。 

 “长时间里,农业的生产功能都是首位的,从‘十一五’开始,北京市逐步重视农业的生态功能。”李琳说,2007年,从治理季节性裸露农田与保护首都大气环境出发,北京市出台了生态作物补贴政策;2009年,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等重大工程中也将农田景观建设等列为重要一项;近年来,进一步探索了生态景观建设,从农田道路、田埂边坡、河渠沟道、农田边界、周年覆盖等方面开展生态涵养技术,初步形成了北京市农田景观建设技术规范。 

 这期间重点建设了四项工程。第一是生态道路建设,采用道路绿化合理搭配乔灌草,大力提高道路绿化具有的遮阴、降温增湿、滞尘、减弱噪声等生态服务功能。第二是农田生态防护,包括农田护坡、农田污染隔离带、草本防风等,改善特定区域的农田小气候。第三是综合地力提升,包括条带种植、等高种植、间套作、周年覆盖、休耕轮作、少免耕等,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第四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增加半自然生境比例、适度缩小田块规模、边角地休耕、农田生物岛、农田缓冲带、生物栖息地修复等。 

 “所谓周年覆盖,就是农田里全年都有作物覆盖。例如,景观作物确定时,我们选择冬油菜和油葵进行搭配,除了倒茬的几天外,农田基本都是覆盖的,这对抑制扬尘起到了良好作用。”李琳说,油菜花观赏完以后作为绿肥还田,还起到了提升地力、保持水土的作用。 

 农田景观提升了生物多样性。在延庆野鸭湖湿地农业景观生态岛,豆类、牧草、燕麦等乡土农作物吸引着各类昆虫,过境鸟类栖息岛上,这些农作物和昆虫都成了重要的食物补给。而在天开花海、玫瑰情园、顺义万亩示范方、顺义大孙各庄等十多处农田景观,野花组合的农田缓冲带不仅给农田镶上了一条花边,还提高了授粉,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为害虫的天敌提供了避难所、越冬地、食物来源,较好地控制了农田病虫害。 

 4 打造市民生活的后花园 

 农业的生态价值,更直观地体现在人的身上。如今,散布在京郊的农田景观已成为千万市民美丽的后花园,是农村送给城市的又一份礼物。 

 进入七月,怀柔区渤海镇,千亩花海绽放在青山绿水间。沿着栗花溪谷北行,红的、黄的、粉色、橘色的花朵,与绿油油的叶子相映衬,配上错落有致的民居,宛如一幅山水画。上个周末,刘女士一家三口专程从城区赶来赏花消暑。“孩子就爱看花,我们春天带着她到处看油菜花。前几天听说这里的花好看,我们就过来了。”刘女士一家在花海里不停地拍照,玩得很惬意。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景观农业是观光休闲农业的重要领域。如今,市民不同季节下乡,就会有不同的体验。从冬春的麦田,到四月的油菜花,再到金秋的菊花,京郊农田景观全年不打烊。除了观赏美景,在小麦主产区顺义、房山,水稻种植区海淀上庄、房山十渡等地,市民还可通过田间劳动体验等形式,感受浓浓的乡愁。 

 为了丰富北京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假日游农田景观种类,北京市还引进了越冬早春开花植物兰香介、兰亚麻、冰岛虞美人、东方虞美人等8个品种,以及晚秋开花的地被菊和翠菊等9个品种。此外,从2011年起,以“推进农业进城、吸引市民下乡”为主题,北京市还连续举办9届农田观光季活动,绘制农田观光地图,方便市民下乡旅游。 

 5 田野美了,村民富了 

 “景观是低端的休闲,把游客吸引过来只是开端,关键是深挖农业多种功能,使‘美丽’成产业,农民得实惠。”市农业农村局处长任荣说,近年来,北京农业开发多种功能,挖掘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让广大农民得实惠。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密云蔡家洼的玫瑰情园。 

 玫瑰情园占地面积2000亩,以自然山水为基础打造花海梯田,营造出了每年四至十一月有香可寻、有花可赏的京郊美景。除了收取门票,园区还以玫瑰花为特色,注重上下游产业链开发,研制玫瑰食品,制作玫瑰酱、玫瑰饼,DIY玫瑰香皂;同时打造中小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开设不同体验科目,让学生动手动脑,增加知识。2018年园区接待人数35万人次,其中,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12万人次。 

 “玫瑰种植算一产,我们还有月季自育品种基地;玫瑰食品加工算二产;玫瑰园旅游及体验项目算三产。”蔡家洼村党委副书记葛波说,围绕玫瑰,园区已基本形成三产融合的产业格局。作为京郊旅游的新名片,玫瑰情园以花为媒,还提供了350个就业岗位,并辐射周边420余户村民经营农家乐,成为蔡家洼村集体经济新的发力点。 

 村民付俊生今年57岁,以前在外开大轿子车,村里搞休闲农业后,他回村找了份工作。“主要就是管护玫瑰、月季,工作不累,关键是在家门口上班。”付俊生说,一年下来,光工资就有5万元,再加上分红保底,比在外开车强。 

 201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6万元。田野美了,村民富了,蔡家洼村是观光农业为农民带来实惠的一个缩影。 

 在多项因素的带动下,2018年,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722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实现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24.3%。昔日的穷山沟变成市民青睐的“生态园”、农民增收的“聚宝盆”。一幅田园乡村秀美、城市郊区共融的“升级版”都市农业画卷,正完美地展现在首都市民面前。 

 他山之石 

 国外的都市农业 

 荷兰:荷兰都市农业是以创汇经济功能为主的都市农业,主要是以园艺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出口型农业。荷兰借助于发达的设施农业,集约生产经营花卉、蔬菜及奶制品,使其人均农产品出口创汇居世界榜首,成为世界都市农业的典范。荷兰都市农业重点发展具有设施园艺技术辐射、园艺产品集散、农业生态观光功能和地区专业分工的都市农业生产体系。 

 日本:日本都市农业发展重点是设施农业、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多样化农业,属于综合功能的都市农业,重点开发农业的绿色、环保、体验、休闲和示范功能,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镶嵌式多功能的“绿岛农业”为两大特征。日本的都市农业主要集中在三大都市圈内,即东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以蔬菜、水果、多作物、多品种生产为主,主要为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和满足绿化环境的需要。 

 德国:德国都市农业属于生活社会功能型的都市农业,主要形式是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市民农园是利用城市地区或近邻区之农地、规划成小块出租给市民收取租金,承租市民可在农地上种花、草、蔬菜、果树等,让市民享受耕种与体验田园生活以及接近大自然的乐趣。 

 法国:法国都市农业属于环保生态功能为主的都市农业,是以大田作物为主,采取较大规模的专业化农场生产,逐步减少小型农场。巴黎的都市农业对城市食品供应的功能并不明显,巴黎的各种食品供应,主要经过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由全国各地乃至欧洲其他国家完成。所以,巴黎的都市农业突破了自给自足的生产,而突出农业的生态功能,利用农业把高速公路、工厂等有污染的地区和居民分隔开来,营造宁静、清洁的生活环境。(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