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与此同时,今年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的条锈病在全省各地相继暴发,其严重程度在有历史记录以来实属罕见。但受交通管制、村组封闭、人员隔离等强制措施影响,农民无法下田,对小麦、油菜春季病虫防治带来严峻挑战。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在防控新冠疫情的同时,千方百计创新服务方式,积极组织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打 “两夏”作物病虫防治攻坚战, 小麦、油菜大灾之年获得增产丰收,植保无人机飞防功不可没!
湖北省是粮食大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病虫害种类多,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防控任务艰巨。近几年,全省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控每年达2.5亿亩次,其中60%适合采用专业化的统防统治,如果统防统治面积的一半采用飞防,飞防将达到7500万亩次,植保无人机需求量按一架飞机一年防治7500-12000亩计算,植保无人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今后一段时间仍会快速发展。
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
无人机数量显著增加。与2016年230架相比,2019年湖北省植保无人机社会保有量达到2492架,增长约10.8倍。在售或提供植保服务的无人机品牌接近20个,其中大疆、极飞两个品牌约占整个社会保有量的70%,呈现出二强并立的格局。
信息化自动化水平较快提升。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植保无人机管理服务平台应运而生,湖北谷瑞特、湖北卓沃、极飞科技、明蓝科技等企业依托植保无人机厂家建立的飞防管理服务平台,以及以提供植保服务供给端与需求端有效对接为目的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农田管家,都在植保服务中发挥很大作用,实现飞机飞防作业面积测量、作业过程质量管控及实时作业统计等信息过程自动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及植保大数据收集。
无人机飞防面积迅速扩大。湖北省植保无人机防治面积2015年112.05万亩、2016年199.95万亩、2017年600.06万亩、2018年1284万亩、2019年1770万亩,防治面积几乎连年翻番。从飞防的作物看,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比重较大,2019年三大粮食作物飞防面积为1358.7万亩,占76.8%。
作业范围不断拓展。一些常规植保机械较难防控的作物,如藕田、山坡地果茶园、油菜后期防控等植保作业,植保无人机都发挥了很好的优势。在农作物杂草防治中,从土壤封闭到茎叶处理,也取得一定的经验。
服务组织造血机能明显提高
植保飞防队伍不断强大。传统的农机(植保)合作社是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的主体。这些组织经济实力较强,服务范围广,植保无人机有着运输灵活、操控轻便、自动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的特点,越来越受到防治组织的青睐。据对2014-2016年评选的20强农机(植保)合作社调查,80%组织近两年购买了植保无人机,在完成自有农田作业的同时开展对外服务,对植保无人机的推广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
近几年,随着购机价格逐年下降与每年农作物病虫防治的巨大市场诱导,年轻创业者将创业的目光投向植保飞防服务,越来越多创业者购买植保无人机组建飞防队开展服务。嘉鱼县鑫农植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以前在县财保公司从事政策性水稻保险现场勘查与理赔工作,与一大批种植大户建立了长期联系,在服务过程中发现专业化统防统治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2017年辞去原来工作改行成立植保合作社,投资20余万元,采购三台品牌植保无人机及成套设备,到当年9月中旬,累计在县内外开展小麦、水稻、玉米、茶园、果园作业近万亩,已收取作业费10万元。植保无人机飞防联盟的出现,有利整合资源,更好地服务飞防。目前湖北依托无人机企业信息平台,组建了数个植保飞防联盟,效果显著,特别是在整合碎片化的防治田块、组织跨区作业、网上技术培训、机具维护等方面,为农户和飞防队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种植大户、农药零售商或个人购置植保无人机,在本乡本土就近或跨区开展服务,既服务了乡邻,又创造了利润。以天门市净潭乡沙口村种植大户为例,2017年4月购买极飞P20一套,从5月中下旬开始水稻封闭除草、苗后除草的作业,紧接着是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飞防作业一直持续到9月初。
由于该种植户在飞防作业中非常重视喷洒的效果,虽然平均每天的作业量仅在100亩左右,但在当地建立了很好的口碑,购机半年时间,就在本村及周边累计作业10167亩,飞防服务毛收入达到10万元左右。
跨区飞防作业成为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的一大亮点。团风县团风镇、回龙山镇等小麦产区小麦条锈病普遍严重发生,发生田块2万亩,该区通过武汉拓普新科无人机有限公司、团风农侠飞防植保专业合作社组织荆州、武穴等地飞防队跨区作业共65架次。4月初,三天无人机飞防面积达到1.8万亩,上演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无人机飞防大战,有效遏制了小麦条锈病扩散的严峻势头,在暴发性病虫害防控工作中发挥很好的作用。
创新租赁服务方式,是拓展植保飞防市场的又一法宝。2018年,湖北已出现品牌植保无人机总销售商在湖北开展无人机、电池的租赁服务。用户支付押金后,可以使用产品,租金按面积收费,无人机2.5元/亩,电池1.5元/亩。这项服务进一步降低了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使用植保无人机的门槛。
无人机飞防主力军作用凸显
近年来,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加大了对植保无人机推广力度,为植保无人机发展打下了基础。
从2017年起,连续三年,湖北省召开的春季小麦、油菜病虫害防控现场会以及夏秋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现场会,展示了一批新的智能化程度高植保无人机。在会议带动下,各县(市)分别召开本地的防控现场会,植保无人机防控展示成为各地现场会议的重点,使各级农业主管领导,基层农技推广技术人员迅速了解植保无人机防控的特点和优势,夯实了推广的基础。
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加强了与企业合作推广力度,在“两夏”作物和秋粮作物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先后与湖北卓沃、农田管家合作,免费开展了万亩农作物病虫害飞防展示推广活动,在20多个县(市)的小麦、油菜、水稻等作物上进行了推广。
2016年,湖北省植保总站购买了22台植保无人机,奖励给该年度评选出来的20强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和统防统治先进单位。钟祥、武穴等地农业局整合农业项目资金,以每台补贴部分资金招标采购了一批植保无人机,推动了本地飞防组织的发展,其中钟祥市补贴购买的数量达到33架。2017年,仙桃、团风、江夏、襄州、老河口、咸安、钟祥等20多个县市区的农业部门利用病虫防治专项资金采购了植保无人机飞防服务,针对突发病虫害集中开展统防统治,展示和发挥飞防成效。
加快制定行业标准
植保无人机市场发展迅猛,防治组织数量多,防治质量参差不齐。少数品牌企业对操作手培训时间较短,植保知识欠缺,飞控水平不高,在作业中坠机、操作失控案例时有发生,威胁周边人员和建筑安全。有的一味追求效率,影响防治效果,影响植保飞防在群众中的口碑。机器维护过程中特别是无人机电池充电频繁,已发生一起因电池充电起火的安全事故,造成起火、人员严重烧伤事故,为无人机推广安全敲响警钟。
为规范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今年新出台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设专章(第五章)对专业化服务组织进行规范,要求应当具备相应的技术人员、设施设备以及规范的管理制度,并定期组织田间作业人员参加技术培训。
诸多业内人士呼吁,应加快制定植保无人机的生产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制定作业服务标准,针对不同作物的病虫害制定不同的标准,提升飞防的服务质量。加大各级植保机构与植保无人机生产企业合作力度,针对不同作物和药剂,进一步开展植保无人机药效试验示范,用试验数据打消疑虑,用示范效果引导农民。
同时,呼吁植保飞防服务组织,严格遵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制度,全面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与服务对象共同商定服务方案或者签订服务合同,建立服务档案,为田间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田间作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控制航空作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