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村:从传统种植到数字农业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中,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双河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这个曾经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收入来源单一的村庄,依托红岩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契机,实现了从基础设施改善到产业升级的华丽转身,成为“美丽家园•移民新村”的典范。

基础设施升级:美丽乡村的硬件支撑

双河社区紧紧抓住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机遇,将工作重点聚焦于移民生态宜居和产业发展。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7公里的村组道路完成硬化,252盏太阳能路灯点亮村庄夜空,8公里污水管网覆盖3个自然村。村级活动场所和文化活动广场的建设,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更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转型升级:从传统水稻到控糖大米的跨越

隆阳区搬迁安置办公室联合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立足双河村水资源优势,将传统稻花鱼养殖与现代农技相结合,示范推广了130亩控糖水稻种植。采用现代化种植方式,实行监控全覆盖,重点监测环境因素、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水肥管理、产量与品质等,以确保水稻健康生长,实现精准种植,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这一特色产品源自云南省首个乡村振兴领域院士专家工作站——胡荣桂专家工作站的科研成果,具有显著的健康价值:碳水化合物含量77.81%,抗性淀粉含量是普通稻米的4-6倍,特别适合血糖、血脂偏高人群及注重健康的中老年人食用。



数字农业赋能:全产业链的科技支撑

更令人瞩目的是,隆阳区与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共同构建了控糖大米全产业链数字农业模式,引入云南渐山国际商贸有限公司,从育苗、种植到加工、物流、销售,数字化技术贯穿各个环节。这种“前端种植+后端运营”的全链条数字化改造,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更打通了销售渠道,保障了产业可持续运营。据估计,种植户每亩可实现增收4000元,真正实现了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带动增收的目标。

乡村振兴示范:以点带面的发展格局

双河村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需要基础设施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通过移民新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培育,双河村形成了“产业生态化、居住田园化、风貌特色化、环境优美化”的美丽乡村格局。这种“特色产业基地+数字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正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形成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着隆阳区乡村产业向高品质、科技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从传统种植到数字农业,双河村的转型是当代中国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双河村的实践证明,只要找准路径、科技赋能、产业带动,乡村可以走出一条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发展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越来越多的“双河村”正书写着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精彩篇章。(王韬、保山市隆阳区搬迁安置办公室供稿)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王韬
  • 农民经纪人

平度市德诚饲料原料经营部

主营:饲料、有机肥原料出口及国内销售

玉田县环宇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主营:中甘甘蓝-铁头包菜-北京三号白菜-秋绿60-黄心白菜-荷兰土豆-早大白马铃薯-长

殷爱林

主营:禽蛋购销

许学江

主营:养鸡专业户

薛立俊

主营:禽蛋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