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永嘉县金溪镇红岩漈山洞仓储项目正式进场施工,这座藏于青山间的“自然冷库”即将成为当地枇杷产业链延伸的关键一环。作为金溪镇枇杷产业提质增效的重点配套工程,该项目投用后可将有效延长鲜果保鲜期,年仓储量预计达2000吨,而这只是金溪镇近年来以“小枇杷”撬动“大产业”的缩影。
image.png
永嘉县金溪镇。永嘉县委宣传部供图
标准化种植:从“靠天吃饭”到科学管理
已经有800多年的栽培、种植历史的金溪枇杷,已成为金溪特产和特色名片。作为温州地区的特色水果,一直以其绝佳的口感深受市民喜爱,享有盛名。然而,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尤其是冻害,给当地的枇杷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产量大幅下降。
如何让枇杷种植户重拾信心,探索出一条“重生”之路,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金溪镇吴宅村的枇杷基地里,眼下正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小小的枇杷果挂满枝头,正在悄悄生长。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枇杷种植大户吴献览正在果林间穿梭着,他种植了500多亩枇杷,是金溪镇最大的枇杷种植户之一。吴献览表示:“今年的气候条件还算不错,如果雨水适宜,预计产量会不错。”然而,就在吴献览对枇杷的长势满怀期待时,新的挑战悄然而至。不少枇杷树上出现了煤污病的症状,州市农科院果树专家、科技特派员谢志亮现场诊断后表示:“这是煤污病的症状,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仍需及时治疗。”经过科技特派员的精心指导和治疗,吴献览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透露,如果一切顺利,再过一个多月,这些枇杷就能上市销售。
image.png
金溪枇杷。永嘉县委宣传部供图
“金溪枇杷‘靠天吃饭’特征明显,枇杷产量、品质易受不良气候影响,效益不稳定。”温州市农科院果树专家、科技特派员谢志亮评价道。对此,吴献览深表认同,前些年他的枇杷就受到天气影响,损失巨大,正是在那段艰难时期,科技特派员伸出了援手,利用项目基金帮助他重建了被台风吹坏的一亩大棚,让他初步尝到了大棚种植的好处。吴献览的儿子吴燕群表示:“大棚种植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能抵御冻害和日晒等自然因素,保证产量,还能提高枇杷的品质和精品率。因为大棚内的温湿度可控,有利于枇杷的生长。”在科技特派员和政府的支持下,吴献览的枇杷基地即将新建更多的山地大棚。
据了解,金溪镇是温州枇杷最大的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然而,目前仅有一座一亩大的大棚。科技特派员给农户们算了一笔账:虽然建设一座大棚需要十多万一亩的投资,但两年内就能收回成本。大棚种植能有效解决枇杷易受冻、产量不稳定的问题。温州市农科院果树专家、科技特派员陈怡超表示:“虽然大棚建设的成本较高,但效益也非常可观。对于枇杷生产来说,大棚种植能实现稳定生产和收益。我们现在鼓励大家搭建大棚,政府也有相应的政策和科技农业项目可以申报。作为科技特派员,我们也会在这方面支持果农,鼓励他们建设大棚。”
为减少低温、多雨、高温等不利气候对枇杷生长的影响,2023年,金溪镇还在龙头村试点打造枇杷智能温室大棚和育苗基地,借助棚顶薄膜和施肥、喷灌系统调节阳光、温度、雨水等,提质增效促丰收。“这是永嘉县首个枇杷智能温室大棚,建成后可以对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枇杷的产量和品质都将得到有效提升,接下来,金溪镇将继续对吴宅、湖庄、潘宅、瓯渠、龙头等5处枇杷种植示范基地进行改造提升,连点成片,形成规模化产业园。”金溪镇农办主任林绍丰介绍。
产业链延伸:山洞仓储破解“保鲜难”
“受限于枇杷‘一日色变、三日味变’的特性,以及依赖产地现场销售为主要销售手段,这不利于品牌的进一步宣传推广。”金溪镇党委书记廖海东讲述着金溪枇杷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于是,今年,在浙江煤炭地质局的结对帮扶下,永嘉县首个“双碳”项目金溪镇红岩漈山洞仓储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是永嘉县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为5025万元,计划建成一个总长509米,宽14.72米(净宽度13.5米)、净空高度6米的U形隧道,完工后有效库容约为3.53万立方米。浙江煤炭地质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必权说,“仓储项目需要面向市场,红岩漈村毗邻211省道,交通便利,便于产品运输,经过前期勘探,这里的构造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比较适宜建设山洞仓储项目。”“鲜果错峰上市,附加值能有效提升。”镇农业办主任林邵丰说道。
金溪镇红岩漈山洞仓储项目是永嘉县首个山洞式仓储项目新理念与碳达峰碳中和环保理念相结合的项目,开辟了一条新的仓库开发方式和样板工程,为山区经济的发展腾挪了空间,相较于传统的钢结构仓库,洞穴式仓库具有常年恒定低温的特点,按照同等规模仓容的钢结构仓库测算,全年可节约用电量约426万KWh,能有效实现低碳节能减排。该项目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枇杷仓储的保存保鲜问题,还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间接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有效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切实做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金溪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徐畅说,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所在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环境,进一步提升金溪枇杷仓储的保存保鲜及永嘉西北部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实现一二三产业有序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增收,保障永嘉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储藏。
“山洞内天然恒温恒湿的环境,能大幅降低冷链能耗,实现绿色低碳储存。”据项目负责人刘南海介绍,仓储容量为2万立方米,未来还将根据运用场景运用情况配套不同功能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服务链。
品牌化运营:从"单打独斗"到"集体共赢"
image.png
金溪镇三位一体实践基地。永嘉县委宣传部供图
2018年11月,金溪镇枇杷农合联的正式成立是金溪枇杷发展的关键转折点,现有会员37个,以规模化打造“组团优势”,做强枇杷产业农合联,实行专家统一指导、农户统一培训、良种统一推广、农资统一采购,形成管理标准化,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小农户的市场竞争力,辐射带动全镇1000余户农户致富,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实现强农富民、乡村振兴。
随后,镇政府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原先"上湖枇杷"、"上吴枇杷"等地域品牌虽有一定知名度,但存在同质竞争、标准不一等问题。"农户各自为战,既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又难以保证品质稳定。"林绍丰回忆道。为此,镇政府牵头经过多轮农户座谈、专家论证,最终在2021年首次统一打出“金溪枇杷”精品品牌,提质增收枇杷产业,迭代升级了包装设计,推出了统一精品包装盒,不仅提升了金溪枇杷品质,同时也解决了物流运输难题;成功建设了首个共享冷库,一次性可储存300余吨;首次开通线上直播带货,开播仅三个小时,产品便销售一空,供不应求。三是信用合作,聚力多元化创新。
与此同时,金溪镇始终坚持“三位一体”改革路径,以枇杷产业为核心,打造“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社会服务”的“3+1”运营模式,培植了地区农业发展新优势,是金溪镇美丽经济的重要产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21年精品枇杷产业园项目被评为温州市“三位一体”改革示范镇一类项目。
接下来,金溪镇将全面推广枇杷智能大棚的应用,从整体上全面提升枇杷的种植技术,防御灾害性天气,提高果实的外观和品质,提高效益成本,同步引进枇杷深加工生产线,同时,积极挖掘枇杷文化,计划新建集展示、体验、互动为一体的枇杷展示馆,推动农旅融合,形成从种植到加工、从仓储到文旅,构建一条完整的枇杷产业链,让‘金溪枇杷’真正成为富民强镇的金名片。(永嘉县委宣传部 李彩云)来源 : 中国网温州作者 : 李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