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雷竹笋采挖季,重庆垫江高峰镇红星村的雷竹林一片翠绿,竹农们抢抓时节,采挖雷竹笋,林间忙碌景象让人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活力。
走进“红星村雷竹笋”种植基地,成片的雷竹青翠挺拔,壳薄肉肥的雷竹笋破土而出,村民们手持铁铲,穿梭在竹林间,一铲一提,不一会儿,带着泥土气息的雷竹笋就被挖出装进袋子。一袋袋雷竹笋运下山后,经过手工剥笋加工,发往全国各地。
“与这些雷竹笋一同冒尖的,还有我们红星村的村集体经济。”高峰镇红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吕小平介绍,雷竹笋又名早竹笋,一般种植在3年后开始初见成效。2012年,红星村依托地理和气候优势,引进雷竹种植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并吸纳本村200余名村民常年在雷竹种植基地务工。数据不大,但却是红星村打开思路,“多点开花”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据悉,红星村村庄小、山地多、耕地少,以传统农业为主,以前是名副其实集体经济薄弱村。但正是这样一个小村庄,村“两委”却带领全体村民勠力同心,积极依托地理优势和地域文化,做深农业文章、延伸农业服务,想方设法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2021年8月,成立重庆五兴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专职对外销售雷竹笋等农产品,探索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之路。
不仅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增长,村民的腰包也更鼓了。“经过我们考察,发现红星村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雷竹生长,村上为支持我们发展雷竹产业,不仅帮我们硬化了道路,还完善了许多设施设备,让我们倍感温暖、信心十足。”雷竹种植大户赵勇笑呵呵地介绍,他在垫江红星村、建兴村、民主村、界尺社区种了720亩雷竹笋,一年大概招工90个,助力村民人均增收8000元。雷竹笋通过批发销售到成都贵州上海等地,今年预估毛收入500万。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高峰镇采取以“产业+文化”双轮驱动战略,激发乡村活力。依托全镇2000亩柑橘、1000亩雷竹、1000亩花卉等特色农业产业,建设产业指示牌2个、产业形象展示3处、产业节点景观5处、打造采摘基地3个、设计包装农产品5个,助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全镇已带动1100余人参与务工,创造劳务收入420万元,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与此同时,高峰镇也成为垫江县乡村文化振兴的典范。通过着力传承弘扬市级非遗“高峰薅秧歌”;与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共建教学实训基地,打造“垫江县乡村振兴教学基地”“大井党校”,升级建设“垫江县文艺创作基地”,组织县内13个艺术家团体入驻开展“月采风、季展演”活动;建设30亩农耕文化体验展示基地,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农事体验、农耕研学等活动,打响非遗文化、文艺基地、农耕文化“三张名片”,提升文化气质。(唐灿 龚长浩)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