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陕西绥德县名州镇赵家坬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的5300 余亩苹果园内,清甜的果香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200 余名采摘工人穿梭在苹果林间,将成熟的苹果采摘下来轻放在筐内,随后这些苹果被集中转运至分拣点,一幅繁忙而有序的丰收盛景在这片果园里徐徐铺展。
“在家门口干活,心里踏实又舒坦!从开春剪枝,到眼下采摘,一年算下来能挣五万多块,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可比外出打工强太多了。”名州镇吴家畔村村民侯世国一边仔细地将苹果放入泡沫托,一边美滋滋地算起收入账。今年春季,侯世国便入园务工,至今已在园区工作近 10 个月,每月 4500 元的稳定收入,让他一家的日子愈发有奔头。像侯世国这样的务工人员不在少数,刘家坪村村民周芳琴带领的一支 40 余人的务工队伍,全程参与了苹果拉枝、疏花、疏果、套袋、摘袋等各个生产环节的管理工作,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和乡亲们开拓出一条增收致富之路。
“今年大部分果园都上了防雹网,挂果率相比去年提高了很多,主打品种红富士和瑞雪的口感与糖分都达到了理想标准,预计总产值可达1600余万元。”绥德县二十四洼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汪洋看着满山的苹果介绍道。为确保采收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园区提前调配了20余辆转运车,确保采摘下来的苹果及时运送入库。每个果库里,都有工人按照果径大小和色泽优劣对苹果进行细致分级包装。预计在 20 天左右,便能完成全部苹果的采收入库工作。
为了解决苹果储存难题,今年绥德县在园区内又新建了16个100吨小型冷库,总储存量可达 1600 吨,加上原有的一座 600 吨冷库,园区的苹果总储量将达到 2200 吨。汪洋表示,冷库群的投入使用,不仅能够将苹果的保鲜期延长至次年5月,还能够承接周边产区的储存需求,成功将“时令果”转变为“四季果”,为错峰销售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链的不断延伸,让苹果的销路愈发广阔。“我们采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并行的销售模式,线下积极参加各类展销会,守好实体门店;线上则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开展配送服务。”汪洋透露,园区已连续多年参加西安、榆林、北京、上海、扬州等地举办的农产品展销会,销售范围最远覆盖至海南、广东等地。
从田间的精细种植,到仓储的科学保鲜;从人工的辛勤采收,到多元的销售模式,赵家坬农业园区正以5300 余亩苹果园为核心,精心构建起一条涵盖“种植+就业+仓储+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枝头那一个个红通通的苹果,不仅映红了山塬大地,更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金果子”。(绥德县委宣传部供稿)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