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让糯玉米“走”得更远

七月盛夏,晨风微拂,在玉米地里漾起层层波浪,一个个玉米生长在玉米秆上等待采摘。在餐桌上,每个玉米都颗粒饱满,香甜软糯。綦江区石壕镇万隆村的玉米生长于此,却能走向更远的地方。

 “我们村产出的玉米品质优良,口感甜糯,名声响彻周边区县,并于2011年获得了绿色产品认证,2015年获得了石壕糯玉米地理标志商标。”万隆村驻村第一书记程必忠介绍。

 万隆村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气候适宜玉米生长,所以该村一直以来都有种植玉米的传统。多年前,该村种植的玉米种子,来源于玉米秸秆上的二代种子,品质不佳。如今,万隆村的玉米种子多为京科糯928,是由政府统一购买。该品种是经过多次甄选出来的优良品种,产出的玉米颗粒饱满、个头适中、又甜又糯。

 如何让优质糯玉米对接好市场,拥有好销路,卖上好价格,是万隆村糯玉米走出去所面临的难关。

 随着在互联网的发展,万隆村村民穆伦英成了村里线上销售玉米的“第一人”。

 2017年,在外做客运工作的穆伦英,因其父母年老体弱需要照顾,决定返乡创业。因为万隆村玉米的响亮名声,她的外地朋友们都从她这里订购玉米。香甜软糯的玉米让朋友们赞不绝口,朋友们自发成为糯玉米推荐官,她敏锐地从中嗅到了商机。

 于是,她利用人脉资源建立微信玉米销售群,群里的顾客通过微信进行线上购买,穆伦英通过邮寄送到顾客家。“以前就只有綦江区内的订单,现在就是重庆市内的订单越来越多了,也陆续有市外的订单了。”穆伦英说。

 据穆伦英介绍,线上卖玉米3元/斤,最多的时候每天可售出3000斤。去年,穆伦英一共收获了9万斤玉米,今年她增加玉米种植面积200亩,预计增收36万斤玉米。

 除此之外,穆伦英还在村干部的帮扶下进行高标准农田一体化建设实验。因该村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农田分离不集中。这种情况下,穆伦英在村里承包了100亩土地并聘请村民们修建便道,将分离的土地连接起来,进行规模化管理。同时田间便道划分出田间小道与人行小道,农田更加美观。穆伦英还在农田周围建设挡土墙,用于防止水土流失,保土保肥。

 “政府也很支持,出资支持小道修建,建成后,老百姓就可以直接开摩托车和三轮车上去,他们收玉米就要轻松些。”穆伦英开心地说道。此次高标准农田一体化工程预计八月底完成,100亩土地即将摇身一变,成为“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我们现在主要还是售卖生鲜产品,我们在建产品深加工车间,现在正购置大量加工设备,预计七月底投入使用。”程必忠说。据了解,该加工车间将采用高温杀菌技术,在保鲜的同时,延长糯玉米保质期。以后,糯玉米可以运输到市外更远的地区,

 该厂还将协同村支两委积极推进除糯玉米之外的其他农产品深加工工程,具体为推进糯玉米、方竹笋、中蜂蜜“三大产品”包装的提档升级和“花坝”品牌打造工程,以此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

 深加工车间还可以为村民们提供多个就业岗位,帮助村民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除了正在建设的深加工车间,村里还打算在未来购入农用无人机。通过农用无人机加大对玉米地的巡逻,用视频监控地里最新情况。同时农用无人机还可以进行空中播种、喷洒作业、农业灌溉等,将大力提升玉米种植效率,为玉米产业提质增效。

 未来,万隆村将以糯玉米等农产品为主要抓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布局,不断壮大糯玉米等特色优势产业。糯玉米品牌知名度提升后,可以吸引企业入驻万隆村,号召外地精英人士回乡建设,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助推乡村振兴。作者:陈于香 王雨竹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