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白水镇黑龙村委会大孟泽村,放眼望去,成片的作物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给寒冬时节的大地增添了许多生机。
见到杨绕红时,他正在种植的松花菜地边转悠。“松花菜地里的喷灌设施是定时的,10分钟后就自动关闭了,不会浪费水的!”面对来访者的疑问,杨绕红笑着说道,我得去对面的大棚采摘青豌豆了。
自动化喷灌设施正在给松花菜浇水。 段伟 摄
今年45岁的杨绕红是村里种菜的“老把式”,白菜、韭菜、西红柿、松花菜、青豌豆等蔬菜,只要能赚到钱的菜他都种过。
跟随着杨绕红的脚步,绕过10亩松花菜地,便到达种植青豌豆的大棚,棚内,一个个饱满的豆荚缀满枝头,长势喜人。
杨绕红的青豌豆是今年8月份种植的,从11月初开始会陆续成熟,每隔四五天左右便可采摘一次,一直要持续到12月下旬才能全部采摘完毕。
“采摘一次差不多有200公斤,一般是当天下午采摘,次日早上就可以运到蔬菜市场销售。”杨绕红一边采摘青豌豆,一边介绍,今年种植了3亩青豌豆,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全部采摘完毕估计能卖个1万多元钱。
杨绕红采摘青豌豆。 段伟 摄
1995年,父亲因病去世,家里的顶梁柱倒下后,杨绕红就和哥哥分家早早担起家庭重担。“以前基础设施条件差,田地难以有效灌溉,大伙儿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杨绕红感慨道。
在杨绕红记忆中,大孟泽村曾是贫穷的代名词,路不好、水不通、住土房。2013年脱贫攻坚调查时,有29户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穷户。
转机发生在2015年。这一年,泸西县 专卖局相继投入527万元资金,帮助村里修建538个地边小水窖和20座密集烤房等基础设施,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提高了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泸西县 专卖局还紧扣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布局,通过烟田轮作、换茬、套种等循环种植模式,形成 与玉米、苦荞、万寿菊、蔬菜等一体发展的复合种植体系,促进村民多元增收。
去年9月,杨绕红尝试轮作种植了3亩松花菜。到了收获季节,杨绕红一算账:除去人工和成本,收入有3000多元。
松花菜长势喜人。熊召贵 摄
尝到甜头后,杨绕红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亩发展到10亩,并将烟地里剩下的烟秆打碎后掩进土里,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加之烟地里的肥力比较充足,不用施肥也能确保松花菜正常生长。
与此同时,杨绕红依托地边小水窖在地里铺设了自动化灌溉设施,平时只需打开电闸,设置好系统时间,松花菜的用水问题完全不用担心。
如今,大孟泽村的村民从单一耕种到多元发展,一茬又一茬的农作物让大伙儿钱袋子鼓了起来,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已成功摘掉“帽子”,日子也一年比一年过得充实。
“管护好我的‘菜园子’,争取早日把建房子的贷款还清,再把两个孩子供到大学毕业,我就心满意足了!”谈及以后的规划,杨绕红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说道。(段伟 熊召贵)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