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点的产业振兴之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对于乡村全面振兴、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立足北京的城市定位,要把乡村振兴作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来谋划推动,围绕完善城乡要素流动体制机制和保障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功能互促、优势互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助力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农业农村仍然是北京市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北京市农业农村发展目标是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由此,整个农业农村规划设计、政策制定、项目实施等都要围绕这个总目标来推动,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北京贡献。
 处理好具有首都特点的城乡关系
 在新时代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具有首都特点的城乡关系,走好“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事关现代化水平高不高、实力强不强、结构优不优的关键所在。当前,北京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市的“强”和乡村的“弱”对比依然明显,还有许多制约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卡点、堵点亟待破解。需要站在首都高质量发展大局,深刻把握和处理好城与乡的关系,通过完善城乡要素流动体制机制和保障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功能互促、优势互补。
 为此,要建立健全城乡人、地、钱等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政策保障体系。当前,北京大量优质资源进入乡村的渠道尚未完全打通,农村实用型人才和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乡村产业空心化问题依旧突出。为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助力农业农村持续发展,必须打破城乡间的体制阻隔和制度藩篱,建立健全城乡人、地、钱等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政策体系。以土地、空间整治利用为载体,统筹推进人才、资金、科技等要素配置改革,让支撑产业发展的要素下得去、留得住。完善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强化土地增值收益“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保障落地,深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要以更加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乡村规划体系助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不能用城市规划的标准来制定乡村规划,要体现乡村规划的差异性、规划程序的民主性,规划引领要素流动助力产业发展的精准性、稳定性、权威性。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各涉农区和专业部门的规划自主权、话语权,加大多元主体在乡村规划编制上的参与度。探索责任规划师“下沉乡村”制度,引导懂乡村、爱乡村的规划人才到乡村,更好服务于乡村规划从编制到落地实施全过程。
 同时,还要积极推动土地综合整理工作,唤醒“沉睡的资源”。土地资源是乡村产业的重要载体。北京市的工业大院拆迁、生产空间腾退,除了进行留白增绿和土地复垦,部分用以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外,还有不少土地资源、生产空间处于“闲置待二次开发”状态,且零散化、细碎化问题也较为突出。部分闲置宅基地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等情况也较为明显,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率低效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要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土地综合整治做好腾退空间再利用文章。对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道路改线废弃地、已撤销邮政所等公共服务配套用地及“四荒地”等进行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进一步对农村生态、农业、建设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鼓励“飞地抱团发展”跨区域合作模式,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提升要素利用效率。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发展体系
 推进三产融合,促进乡村产业协调发展,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尊重乡村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农民主体地位,统筹政策集成、资金融合,协同发力。找准制度堵点、痛点,深化改革创新、纾困破题,打造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乡村“软环境”和“硬实力”,让乡村产业为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增光添彩,也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为此,要以“优”和“精”为着力点推动乡村一产发展。在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条纵向深度融合的同时,与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商物流等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产业链横向扩面。产前环节提高数字化应用水平,后环节,在加工、仓储、流通中心用地需求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在五环外选取适宜区域加快布局加工、仓储、流通中心,作为京津冀乃至华北地区农产品流通中心。腾退的集体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保障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建立数字化物流信息平台和产业交易平台,提升生产、收购、物流、仓储、销售等流程的效率和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以“特”和“强”为着力点适度发展乡村二产。在减量发展背景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测算为依据,在一些农村地区要给予二产一定的发展空间。禁限目录修订要统筹考虑乡村二产发展需求,还要辅之以正面清单、鼓励清单。强调生态环保标准管理,综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打造北京特色农产品,并促进地域品牌规模化发展,通过品牌打造、附加值提升等,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以“精”和“活”分散经营的情况比较突出,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都还比较低,同质化比较严重。将农村地区作为城市三产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拓展空间,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促进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交叉融合,加快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主动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向广度深度进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从四个维度协同发力、处理好五种关系
 乡村的融合发展、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以改革集成创新的思路来推动,要从四个维度协同发力、处理好五种关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联动推进。
 从“四个维度”协同发力,从空间拓展性、产业互动性、城市功能互补性、要素流动性四个维度协同发力。建设用地、产业用地适度向农村地区倾斜,优化布局,以空间换产业。乡村产业与城市产业联动发展,城市功能向农村地区延伸、转移。提升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将新市镇规划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重要载体,构建集人口居住、产业发展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市镇发展格局,以长期稳定政策引导资金、人才等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
 处理好“城”与“乡”的关系。拓展乡村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以富民强村为目标,为人才、资金、科技等关键要素落户农村创造条件,在乡村建设行动中植入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以及项目储备清单,构建“基础设施补短板+公共服务促提升+产业项目储备+专项改革集成创新”的乡村建设格局。
 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探索建立郊区特别是生态涵养区生态补偿制度,通过测算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实现科学有序发展。在保护与发展中导入生态工业、农业、服务业,更大力度统筹好生态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关系。将生态环境资源、历史文化底蕴和山水田园风光有机结合,打造形成完整的农业生态休闲旅游路线。
 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对于财政支农的投入总量、使用结构、投入产出比,做到“底数清”,形成“一本账”。提高政策精准度与财政资金效率。加大对涉农资金绩效监管,提升财政支农的精准性和引领性,着力解决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率低的问题。加大数字化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力度,利用大数据平台对乡村产业发展进行监测,收集价格、销量、市场流向等大数据。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助力金 源下沉乡村,不断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精准性、覆盖面。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政府资金、社会资金、农民资金的联动。乡村振兴需要政策资金、金 本、社会资金、农民投入的共同参与。政府引导,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下力气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社会资金等多元惠农资金下乡提供良好环境。提升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赋能水平,提高农户参与市场的机会与能力。在品种、品质和品牌上做文章,发展适应北京市民生活消费需求的订单农业、重要特色农产品特供等形式的农业,提升京郊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以乡村运营的理念来发展农村,以组织化创新推动多元主体联动,实现共赢。
 处理好市、区、乡镇各级政府和专业部门之间的责权关系。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乡村特色产业,各级政府、专业部门与市场作用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差异。应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干不了、干不好的领域。区分和分配好市、区、乡镇、村权,做到权责统一。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好自主经营权。政府部门主要围绕引导、协调与支持,通过设计激励相容的政策体系,促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生态链的良性运作,为乡村产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制定政策时统筹协同发力。作者:张光连 郭轲 来源:农民日报
  • 农业合作社

济宁市任城区绿润生态园艺专业合作社

介绍:蔬菜、林果、花卉的种植、销售及休闲观光、采摘、仓储、配送

枣乡昵乐陵红枣购销公司

介绍:乐陵盛产的金丝小枣外形美观,红润饱满,皮薄肉厚、核小、肉质致密、金丝绵绵、营养丰

莆田市荔城区龙羽鸡鸭专业合作社

介绍:福建龙羽禽苗专业合作社 经工商确认注册 常年供应鸡苗 鸭苗 成品鸡鸭 黑番鸭 花

临漳县太平种植专业合作社

介绍:优质小麦5600亩,中药材基地白术220亩,高油玉米300亩,辣椒基地6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