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小菌菇贡献大力量

“绿色、有机、生态”,为青海农牧业发展主旋律的当下,青海菌菇凭借着“冷凉洁净”之特色,乘产业发展之势逐渐兴起,逐步成为乡村振兴产业选择上的一大优势产业。 

 相较于多年来蓬勃发展的青稞、油菜等产业,食用菌产业对于青海来说只是刚刚起步。2021年至2023年,青海省相继发布《青海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专项规划》和《青海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青海的食用菌产业开始踏上发展之路。 

 小小菌菇,致富一方。如今,在青海的各个农产品市场,从香菇、平菇、双孢菇等常规品种,到羊肚菌、姬松茸、黄金菇等稀缺种类,“产自本省”是这些菌菇最大的特点。曾几何时,谁也想象不到,高寒缺氧的青海大地竟然能孕育出品质较高、种类繁多的食用菌。 

 从“零”到“一”,小蘑菇铺就振兴路 

 当派驻到村里的科技特派员提出种植食用菌时,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唐乃亥乡下鹿圈村党支部书记李培德第一反应就是:这怎么可能?! 

 如此高海拔之土地还能种蘑菇?有些品种连听都没听说过,种了能有人买?不光是李培德,村里人对种植食用菌能否成功表示怀疑。“我们村从2013年搬迁到这儿,一直都是种蔬菜,哪听说过这里还能种蘑菇?但村里合作社的72个棚一直没有什么经济效益,所以还是打算试试。”李培德告诉记者,尽管充满疑虑,但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是下鹿圈村迫在眉睫的问题,所以还是决定尝试。 

 从测土壤、分析气象数据,到第一茬平菇试种,兴海县农牧和科技局、省农科院的食用菌专家和地方土专家不断地奔忙在大棚,做研究、教技术、给支持,当试种2个棚的平菇丰收时,李培德和村民们开心地笑了!“小小蘑菇带来了大效益,一个棚的收益能达到近4万元,比之前每棚的经济效益高出了两倍。” 

 从平菇开始突破,在高原冷凉气候和食用菌种植技术的加持下,羊肚菌、鸡腿菇、双孢菇等品种也陆续试种成功。于是,村民在配合科技人员的同时,纷纷开始建厂房、学技术,食用菌种植如火如荼地铺展开来。目前,村里合作社已有20多个大棚种植食用菌产生了经济效益,年前试种的13个棚羊肚菌也以1130斤的亩产获得高收益,预计今年收益可达22万元。 

 从“零”到“一”,伴随着食用菌产业的火热推进,下鹿圈村的产业振兴探索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前进方向。 

 如今,不仅仅只是下鹿圈村,纵观全省,已有不少村子、合作社通过食用菌种植,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之路。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巴音河西村从产业扶持、技术服务多个方面入手,盘活用好农村土地资源,走出了一条发展“食用菌”种植致富路,托起了村民的致富梦; 

 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泉口镇在香菇产业发展上凝心聚力,依托小小的香菇种植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西宁市湟中区群加藏族乡来路村通过种植羊肚菌实现了村民的致富增收…… 

 青海食用菌生产逐步从个体散户发展为工厂化生产,生产规模逐年扩大,食用菌产业发展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30日,全省共有涉及食用菌种植的独资公司19家,家庭农场(或合作社)16家,村集体合作社10家。食用菌产业真正托起了当地发展的“绿色希望”和助农增收的“富民梦想”。作者:王臻 罗珺 来源:青海日报
  • 市场最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