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寺台村食用菌种植大棚内,气温舒爽,一排排整齐排列的食用菌棒,现代化喷洒设备时刻监测空气湿度,朵朵“菌宝宝”正等待着破“壳”而出,工人忙着分拣、搬运,给“菌宝宝”们“安家”……
这两天,寺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德恨不得“把时间掰开来用”,刚刚与省科协网络信息与科普服务中心签约完食用菌示范推广项目,顾不上休息又忙着给前来租大棚的12户农户分棚。
“去年我们种的是平菇,由于种蘑菇有倒茬的技术要求,加之种植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优势不显著。但经过两年经验积累,现在的种植技术比较成熟,前阵子镇党委又带领我们去江苏无锡、山东、门源学习了别人的先进种植技术,再加上赵教授不断指导,相信这次香菇品种优良特性将会充分得到体现。”赵久德边算新品香菇种植的经济账边说。
赵久德说,这5000个香菇菌棒,一年收两茬,每次收3750公斤,按照市场价一个棚一年至少收入7.5万元。香菇的其他性状包括优质品和生产周期比原来都有提高。
“这些菌棒是香菇新品种,是我们与省科协联合研发的。”青海大学农学教授赵媛说,相比于普通的香菇品质更优、出菇更早、出菇整齐、菇形圆整、长势密集,单位产量大大增加,经济效益增加,每年出菇时间从6月到8月中旬,期间可以采摘5茬。
寺台村、庄科村、新安村、湾子村是三合镇食用菌主要种植地,目前形成以种植平菇为主,兼有羊肚菌、赤松茸等特色珍稀食用菌的种植,食用菌已成为乡村振兴特色名片。
“在现有规模基础上,将大力发展现代化大棚食用菌种植,实现错峰出菇,一年四季都能产鲜菌,让村民在家门口可以全年务工,提高家庭收入。”三合镇党委书记王永升说,朵朵“菌伞”映初心,通过品牌化+科技赋能,集中发挥技术、场地、人员等优势,走出一条“党建+特色产业”产业振兴新路。 作者:陈俊 汪发红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