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疙瘩”到“金果果”,四川悦来青梅产业实现“梅开二度”

在海拔800米到1250米的区域,万亩梅林竞相开花,犹如霜雪压树,游人穿行其间,不停打卡留影……每年三月,西岭雪山脚下的四川悦来镇会突然“闹腾”起来,数万名游客从省内外慕名而至,只为一睹这个“川西小林芝”的花海美景。

事实上,这只是悦来镇青梅产业链上结出的“果实”之一。近年来,悦来镇通过打造十里梅花走廊、引进龙头企业、建设青梅学院等方式,将“青疙瘩”变为“金果果”,全镇产值规模突破2000万元,实现了传统青梅产业“梅开二度”。

种下“高端梅”却卖出“低端价”

悦来地处全国六大青梅产区之一的大邑县腹地,最高海拔1387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区。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当地就有种植青梅的传统,一直有“青梅产业看大邑,大邑产区看悦来”的说法。

但是与大多数农产品一样,由于国际市场需求饱和以及种植技术老化等原因,在经历2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悦来镇的南高梅销售情况遇到了瓶颈,许多果农种植积极性越来越低。

当时,摆在悦来镇政府面前有两条路:一是放弃青梅产业,引导果农发展经济效益更高产业;二是推动全镇青梅产业转型升级,引入新发展理念,围绕南高梅补强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专属悦来的青梅品牌。

再三权衡后,镇政府还是坚定选择走第二条路,将青梅产业作为全镇主产业继续扶持。“悦来有稀缺的梅种资源,是全国仅有的有4种日本梅树共生的产地,因为一时困难而放弃太划不着了!”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杨建军说。

梅见青梅原料基地

引“酒”入川,青梅产业再度“开花”

悦来青梅产业的转机出现在4年前。

2019年,国内头部青梅酒品牌梅见寻访到悦来,想要打造一个万亩南高梅基地,作为旗下高端产品的原料来源。

据了解,梅见是重庆江记酒庄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上市后不久便突破亿元销售额,迅速在青梅酒市场占据领先位置,成为梅酒品类的代名词。从2015年开始,梅见就开始深入全国青梅核心产区挖掘不同风味的青梅,在广东普宁、福建诏安等地建立了专属青梅种植基地。

这与悦来政府的想法不谋而合,很快,一个以“梅见”冠名的青梅酒原料基地随之建立起来。

梅见为悦来带来的改变,首先体现在标准化种植体系上。以采摘环节来说,按照传统果农的习惯,通常是等待梅果完熟后自然脱落,或是利用竹竿击落,但是梅见是业内少有坚持手工采摘青梅的品牌,坚信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保证果型完好,获得纯正风味。

为了改变果农的观念,梅见在当地成立了“花溪谷·梅见青梅研究院”,邀请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高志红等农业专家,从种植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技术、采摘技术等维度为农户定制培训课程,进一步提高青梅种植水平。

得益于此,悦来全镇青梅产量逐年增加,形成了年产4000余吨的规模,每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同时,镇政府以花溪谷4A级景区公园为依托,打造出一条“十里梅花走廊”,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形成以梅花观赏、梅果采摘、休闲度假为主的综合产业区。

创新合作模式,政企合奏新版“梅花三弄”

去年,悦来镇出台了一份专门针对青梅产业的发展规划,除了把青梅确定为富民产业,还明确提出要按每年2000亩的速度增种“南高梅”,形成15000亩以上的青梅种植规模。

悦来镇出台这份规划的底气,除了来自于自身产业基础优势,还在来自对梅见快速发展的信心。

根据梅见品牌公开的数据显示,2022年梅见在零售市场的总规模已超过25亿元,成为新酒饮跑出的第一个10亿级单品。目前,梅见已有东方风味系列、原果原酿系列、年份酒系列等11款产品,除了国内走俏,还销售到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悦来镇是梅见品牌首个的南高梅标准种植基地,我们对所有梅果都采取应收尽收政策。”梅见梅酒研究院院长李恒光说。2022年,梅见推动了《青梅酒》团体标准的正式发布,标准从定义、生产工艺、技术要求、检验规则等多个环节规范青梅酒的生产酿造,也意味着梅酒行业从源头种植开始,走向专业化、技术化、规范化。

根据梅见的制作标准,采摘下来的梅果运到酿酒基地后,还要经过 6次人工筛选,淘汰掉有斑点、有破损、成熟度低于90%的梅果。筛选后的梅果还需要通过“身材比例选拔”,只有达到32mm以上的果径标准,才能成为一颗合格的酿造青梅。

为进一步掌握原料主动权,梅见与悦来镇签订《梅见-南高梅种植示范基地、初加工项目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进行订单种植,还探索出了“总部在重庆,种植基地在悦来”“生产车间在重庆,观光工厂在悦来”的合作模式。

“未来,我们将与梅见品牌更紧密协同起来,合奏出一曲乡村振兴主题的‘梅花三弄’!”陈良军说。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