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成县:同心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孟夏时节,轻风拂面,走进甘肃成县王磨镇林口村,干净平整的水泥路延伸至院落屋舍,绿树掩映下的民居错落有致,村民生活怡然自得,徜徉其间,心旷神怡,连片的花椒林让整个村子都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幅和美乡村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林口村地处深山之中,是曾经的深度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在成县委组织部的帮扶下,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凭着敢想敢干的魄力,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禀赋优势,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硬是让村里的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乡村面貌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用行动写出了乡村振兴的答案。

多元产业发展让兴民产业旺起来

“今年的蜜源好,蜂蜜产量很不错,第一次采了1700多斤蜂蜜,秋后还可以采几百斤,全部卖了可以收入6万多元。”蜜蜂养殖大户陈小燕说。

陈小燕在利用自己多年的养蜂技术,在村上的帮助下,借助林口村独特的生态资源,从最初的十多箱逐渐扩大到100多箱,每年收入5、6万元,带动20多户群众养蜂400多箱,走出了一条自己致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之路。

林口曾是典型的“以山养村、靠林吃饭”,蜜蜂养殖只是发展林下经济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村以产业发展靠特色的发展思路,在驻村帮扶单位的支持下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同时结合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核桃、花椒、连翘、茯苓等特色种植,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产业的转变。

“这些土地都是砂石地,种庄稼啥都不长,试着种上花椒树,没想到长得挺好,产量和品质还不错。”村民祁小红 说。

在啥都不长的土地上种出了好花椒,去年她家花椒收入了1万多元,花椒产业发展让她家有了稳定可观的收入。她说:“花椒种植收益好,让我吃上了定心丸,我家的13亩花椒陆续进入挂果期,收入一年要比一年好,看着硕果累累的花椒心里都高兴。”

“我们充分发挥驻村帮扶队的作用,利用自己的知识借助丰富的林地资源,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特色种植,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让群众通过特色产业发展有了稳定的收入,我们也是收获满满。”林口村驻村帮扶队队长杨宝红说。

青山环抱之间,一幢幢白墙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水泥马路在青山间蜿蜒伸展,公路两侧各色鲜花竞相绽放,各类别致的小景观让这里浓浓乡愁,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污水横流、垃圾乱堆、残垣断壁的景象。”林口村党支部书记张锐军说。

为破解村庄环境顽瘴痼疾,擦亮林口美丽底色,林口村帮扶工作队积极组织配合村“两委”、公益性岗位人员以及党员共同协作,逐段推进,全面清理河边废弃的秸秆和农用薄膜,捡拾散落垃圾和漂浮垃圾,努力做到无卫生死角、无暴露垃圾,处处卫生干净。村妇联、团委等,组织农户积极整治庭院内外、房前屋后、室内外环境卫生,以“清得干净”“整得美观”实现村庄治脏变净、治乱变美,整体提升了村容村貌。

在加大整治的同时,按照“整地造绿、见缝插绿、抬头见绿、全民护绿”的原则,对进村主干道两侧进行高标准绿化,并在村广场、巷道内全部栽植绿化行道树,在醒目位置彩绘文化墙,制作宣传标语,打造出了景美、人暖、幸福满溢的和谐乡村氛围。

“要感谢驻村帮扶队的杨书记,他天天在村子里巡查,来家里检查,提醒我们注意环境卫生。现在环境好了,大家生活也舒心,也不好意思随意堆放杂物了。”村民胡春生说。

倾情帮扶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

“如果没有县委组织部倾情帮扶、出智出力,接续帮扶我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林口村才有了今天的新面貌。”林口村党支部书记张锐军说。

林口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没有更多能力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短板弱项,在帮扶单位的不懈支持和倾情帮扶下,不但解决了村内的难题,还让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实现了新发展。

“我们通过在天水、索池等地考察,从湖北引进铁皮石斛6000株,从这几个月的生长来看,这些石斛很适合我们这里的环境,全部成活并且长势很好,收成后预计要为村集体经济增加2万多元的收入。”林口村副支书石永峰说。

发展石斛种植产业,是林口村立足村情实际,为进一步拓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会同县委组织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经过实地考察,发展的特色种植产业。在村集体经济试种成功后,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引导群众通过种植石斛增收致富,不断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的动能。

开民宿、种石斛、种天麻……在县委组织部的帮扶下,林口村的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正在逐步壮大,对群众的示范引领作用越来越强,为实现富民强村振兴之梦越来越近。

聚力为民解难暖民心

“现在好得很,以前没有桥子,我们过河要跳着石头走,有啥东西要拉出去只能河里走。真的感谢帮扶队,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村民陈小燕说。

群众有难题,帮扶队记在心头,落实在行动上。为了尽快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帮扶队向帮扶单位、乡镇等多方协调,筹集到了6万元,购置水泥、涵管等建桥材料,协调相关企业赞助砂石材料,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新修翻水桥3座,解决了10多户群众的出行问题。

“群众的事无小事,用心用情解决好了,群众才会信任我们。”杨宝红说。

作为驻村帮扶队的队长,他经常是主动上门嘘寒问暖,深入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的问题,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他也成为群众挂在嘴边可信赖的“杨书记”。

“杨书记,你帮我参谋一下,现在我们家的猪再补不补栏。”养猪大户栢柏玉琴问道。

刚走进柏玉琴家的院子,她就迫不及待地问道。今年前半年她家养的猪仔卖了1.8万多元,现在夏收结束,闲不住的她要再确定一个稳增收的产业来做,需要“杨书记”来为她把关定点。

这样的场景在林口村每天都在发生,群众无论大小事都习惯让“杨书记”为他们出出主意、把把关,他们才能放心。

正是有了帮扶单位的支持和“杨书记”的付出,林口村的发展实现了全面提升,环境美了,产业有了,村民富了,村集体强起来了,正在朝着生态美、产业兴、村风正、百姓富的美好愿景阔步前行。(刘建军)来源: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