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宝坻区全域的水稻种植区域迎来了丰收的季节,稻田里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预示着丰收的喜悦。作为天津市水稻的主产区,宝坻区的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45万亩左右,占天津全市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年产稻谷近29万吨,成为天津市乃至我国北方重要的优质稻产地。
在宝坻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可上溯至400多年前的明代万历年间。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资源与优良的水质为宝坻水稻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宝坻区的水稻种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凭借着175天的超长生长期,宝坻水稻品质卓越,口感上乘,达到了国标1级标准。其米饭油光发亮,洁白似玉,清香爽口,柔软而富有弹性,回味无穷,特别是冷饭不回生的特点,更是让人赞不绝口。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在宝坻区的八门城镇,成功举办了首届“新米节”。“我们以‘米’为媒介,以‘节’为桥梁,以‘文’为动力,旨在为广大稻农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示、交流、体验与销售平台。”八门城镇党委书记郭德宪介绍,“新米节”中来自宝坻区的多家水稻种植大户携各自优质稻米同台竞技,展示了宝坻水稻的高品质与种植户的精湛技艺。“我种植的我们天津自己的品种‘金稻919’得了一等奖。”天津三缘宝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邱金来自豪地说。经过激烈角逐,多个天津本地优质水稻品种脱颖而出,赢得了专家和游客的一致好评。
这一活动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宝坻水稻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当地水稻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八门城镇,宝坻区的其他水稻种植区域也迎来了丰收。这些区域种植的水稻均可称为天津小站稻,这一区域公用品牌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在黄庄镇,近8万亩优质水稻在秋风的吹拂下泛起金色的波浪,村民们正忙着收割,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为重现“贡米”昔日辉煌,宝坻区持续推行以绿色为核心的保护性种植模式,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的水稻品种以及科学、减量、增效的种植技术。宝坻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刘玉祥介绍,宝坻区积极探索稻渔立体化生态种养模式,全面开启了宝坻水稻高品质生产的新篇章。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宝坻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京津冀大城市旅游市场的需求,将宝坻区打造成为集乡村观光、民俗体验、田园养生与运动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集聚区。游客们不仅可以观赏到插秧、稻长、桃花盛开的美景,还可以享受钓鱼、钓螃蟹的乐趣,再现“水清岸绿、鸟栖潮白、人水相亲”的“北国江南”风光。这一举措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也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水稻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进程。
随着水稻丰收季的到来和“新米节”的成功举办,宝坻区将继续加强水稻产业的发展和品牌建设。“通过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和种植技术、加强农机装备建设和农机安全监管、提高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等措施,宝坻区正逐步将小站稻产业打造成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宝坻区副区长刘学政表示,该区还注重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通过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和加强宣介力度等措施,不断提高宝坻水稻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作者:缪翼 林单丹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