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经济日报 

 “十一五”时期,尽管我国经历了雪冻、干旱、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影响,但由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更是1998年以来首次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但由于历史形成的二元结构影响,多年来农民增收速度一直低于城镇居民,以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到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了3.224∶1。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成为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十一五”时期,5个“中央一号”文件,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的动力。 

 国务院各部委出台各种措施支持“三农”工作。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将“三农”问题作为地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大“三农”投入。社会各界也纷纷行动起来,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农民增收迈出重大步伐。 

 5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2664元,名义增长81.8%,年均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高3.6个百分点。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多年来首次高于城镇居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速分别为11.3%和14.9%,实际增速分别为7.8%和10.9%,个百分点。 

 从农民收入的四个不同渠道来看,“十一五”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呈现出转移性收入特别是政策性转移收入快速增长、工资性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家庭经营纯收入平稳较快增长、财产性收入稳定增长的态势。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又一项重大改革,是对城乡居民利益关系的一种调整,把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从直接作用来看,全部取消农业税后,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农民每年减负总额约1250亿元,相当于每年人均增收约140元。 

 此外,“十一五”时期,我国还全面实行了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免除了农民家庭义务教育方面的负担。这些“少取”乃至“不取”的政策措施,减轻了农民负担,成为农民增收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还不断加大了“多予”的力度,各种转移性支付的补贴,更让广大农民实现了由种粮交税到种粮拿补贴的跨越。 

 2004年,粮食直补政策出台,拉开了中央通过转移支付大规模支持“三农”的序幕。“十一五”以来,中央和各级政府在不断加大粮食直补标准和规模的同时,逐渐扩大对农民的补贴范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开始实施并且不断扩大。2010年各级政府部门给予的以上四项农业生产补贴总额达到1345亿元;人均118元,比2005年增加100元,增长5.5倍,年均增长45.3%。 

 广大农民在直接得到各种补贴的同时,还享受到了以前城镇居民才能享受的各种公共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看病可以报销,农村低保政策使困难农民能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养老制度使广大农民老有所养。2010年农村居民领取的离退休金、养老金人均113元,比2005年增加82元,增长2.7倍,年均增长29.8%;2010年农村居民报销医疗费人均27元,比2005年增加24元,增长8.7倍,年均增长57.7%;2010年农村居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收入人均12元,比2008年增加7元,增长1.5倍。 

 “十一五”时期,不断增加的转移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中增长最快的一个渠道。2010年农村居民得到的转移性收入人均453元,比2005年增加305元,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2%,年均增速比“十五”期间高11.8个百分点,对收入增加的贡献率为11.5%。 

 全面取消农业税,加大补贴力度,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也增强了农民发展二、三产业的信心。同时,在农业生产领域还出台了种粮大户、大县奖励制度,推行农业保险;农业部门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促进农民增收。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生产经营纯收入人均达到2833元,比2005年增加988元,增长53.6%,年均增长9.0%,年均增速比“十五”期间高3.7个百分点。 

 “十一五”时期,作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方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稳定提高了中低收入者尤其是广大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也使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逐步增强。2010年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2431元,比2005年增加1257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年均增速比“十五”期间快4.8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对收入增加的贡献率达到了47.2%,成为广大农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提高了农民的消费能力,直接促进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2005年至2010年,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由45.5%下降为41.1%。同时,广大农民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改善,食品消费质量有所提高,家庭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明显提高,住房条件极大改善。广大农民在扩大内需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也为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欣喜地看到,“十一五”期间农村领域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遏制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并形成了“收入快速增长——消费水平提高、质量改善——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既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动力,也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加快推进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