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菜篮子奔忙的人之二:三小时倒贩三吨鱼

记者 邵群    摘自《姑苏晚报》

  “3吨鱼,3点不到就倒贩(批发)了,不到三个小时!”缪五男抑不住心中的喜悦,一把拉住初识的记者就朝鱼铺请,“看准花鲢进,居然批出了每年四块半的好价钱。”
当天凌晨原本能早睡的缪五男硬是捱到了早上才睡,也许因为兴奋过头,记者去时,刚睡不久的他又精神拌擞地爬了起来。他叼着烟乐呵呵地说,“早就习惯了。”浓浓的愉悦在充满鱼腥味的小铺里弥漫着,深深地感染了记者——这,才是劳动创造的最最淳朴的幸福。

  这里的上午静悄悄:

  剩有鱼鳞的地面显然经过冲刷,因为空落,望去还是清清亮亮的。昨天上午10时,记者来到南环桥水产批发市场时,缪五男描述的凌晨时分的繁忙情景真是人难以想象——此时的市场里,静得能让你听见鲫鱼扑水的声响,麻将牌声还会冷不丁地零星传来。
  “都躲在屋里睡呢。”缪五男说,鱼贩们每天中午出车奔四方,当晚贩回鱼,午夜起紧张倒贩,“上午不趁市场安静赶紧睡上几个小时,就只能在车上打盹了。”他告诉记者,他每天中午11时30分出车,到常州水产批发市场等地进货,当晚回来,凌晨1时开始倒贩,行情看得准的话,3点多就能收摊,多数时间要到6点多。
  心忧鱼、愿天寒。“冷天日贩五六吨没问题,盛夏每天却顶多弄3吨,”缪五男说,“万一卖不完,这种天气,只消一两天,鱼命就不保。动作要快,鱼越新鲜越好卖。”

  金手链“戴”出满足感:

  黝黑的皮肤、烟熏的黄牙、灰灰的汗发,还有那浑身鱼腥味——鱼贩的所有“标记”似乎都在他身上妥贴地“定格”。左手腕一根粗粗的金手链,“戴”出了一种满足与自得其乐,据说那是缪五男几年前花一万多元买的。
  缪五男告诉记者,他父亲原是车坊镇车渔村渔民,他是“子承父业”,已经贩了10多年鱼。其间,他也曾回村开过服装店,但一年后,他又回到了鱼铺,“这里最合适我,除了这儿,我还能干什么?”其实,最最吸引他的,还是那变幻不定的市场行情,“每天都在‘ ’,看不准就得赔,虽有一定风险,但我喜欢富有挑战性的生活,这叫做做到老学到老。”他笑称,自己今年三十七,还能再干他个十八年,再“光荣退休”。

  不希望“女承祖业”:

  一走进两间“五男鱼铺”,就觉得整洁。铺前,13只铁皮鱼桶、小推车、增氧泵放得井井有条。店面十来个平方米,中间一张八仙桌,四只方凳,锃亮的黑铁梯边还放着几双上楼梯的拖鞋。鱼铺雇的四五名小工正在底楼南铺“补觉”。
  正说着,缪五男的女儿下楼来了。他告诉记者,13岁的女儿开学就要读六年级了,“只希望她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不希望‘女承祖业’”。
  缪五男告诉记者,除去元房租,鱼铺去年经营较好,纯收入达10万元,超过往年近一半。他说,每斤鱼才赚个两三毛,鱼铺每天要支出500元,“不没日没夜地干哪行?这点钱来得不容易。眼下只想着多赚点,供女儿读好书”。
  • 农业合作社

山西省忻州市绿康合作社

介绍:甜瓜,香瓜,奶牛,獭兔皮,家兔皮,玉米,羊绒

河南洛阳新一代辣椒王合作社

介绍:新一代辣椒王4CM长 颜色好·辣度比一般小辣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