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闻 摘自《姑苏晚报》
两边是密密麻麻的水草丛,顶上是无遮无盖的烈日,身上不时有不知名的飞虫侵扰,一艘没有顶棚的铁皮船在满是水草的狭窄水道中穿行,这样的行程对于蟹农姚利福来说可谓再平常不过了,一天要走3、5个来回,但对于记者而言,昨天的这次采访却有些“苦”。近日,记者走进太湖边上的横泾镇新湖村的一个蟹棚采访在高温天辛劳的蟹农。
铁皮船晒得发烫:
虽然垫了张厚厚的纸片,但当主动性坐上姚利福的那条铁皮船时,还是禁不住被烫得龇牙咧嘴。老姚发动铁船尚着河道进了一条密布水草的狭窄水道,水道两边杂草丛生,船行时,草叶不停地擦着记者的身体,草丛里的各种不知名的飞虫飞上船来,沾在记者身上。铁船的桨还常常被水草缠绕,老姚不得不停下船来,把身子探到船尾伸手清理水草。船一停下,就觉得闷闷的热,在烈日的逼烤下,汗珠直往外冒,身上又痒痒的,闻到的是四处弥散的水腥味。好不容易,经过了10多分钟的水路,总算到了老姚的“蟹棚”。
蟹棚搭在水中央:
下了船,记者就看到了姚利福在蟹塘边搭建的小屋,这是一间用木板、竹竿搭建成的棚屋,四周都是白茫茫的湖水和一大片一大片的水草。一走进蟹棚,记者就闻到了一股腥臭味,原来,这是老姚他们每天从蟹塘里打捞起的腐烂的水草和死蟹所发出的腐臭。
棚屋内几乎没有家具,一张桌子加几条长凳,里面隔开的小间内还有两张床,这就是姚利福一家两口和一个帮工守蟹塘时住的地方了,由于这个蟹棚是在湖中间的,所以没法通电。屋里唯一一个电器就是连着电瓶的一个小风扇,但每次用不了多久就要充电,所以也很少使用。平时他们最常用的避暑方式就是头上披上一块湿毛巾,坐在门口吹吹凉风。四周都是水,蟹棚里蚊子很多,到了晚上点了蚊香也没用。老姚憨憨地说,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高温天养蟹最辛苦:
浑身晒得墨黑,平时少言寡语的老姚一提起蟹,他的话就多了。他说,过几个月大闸蟹就能端上餐桌了,可在养蟹人来说,这个高温天是最难过的。辛劳不说,每天还要提心吊胆,就怕“服侍”不周,塘里浮出死蟹。
从今年2月份开始将50000只蟹苗放进他承包的100多亩水塘以来,老姚的全部心血也就一起投放到了那片养蟹的池塘。从4月份开始就要给小蟹喂食了,刚开始是隔两三天喂一次,到了5月份就是隔一天喂一次,6月份的时候是螃蟹最长身体的时候,100多亩水塘每天天就要喂800多斤的鱼和玉米籽,而最辛苦的就要算7、8份了。连续的高温天气让姚利福很是担心。
这些日子,老姚和帮工每天都是4点多就起床了,吃完早饭先趁着天还不算太热,下塘捞割水草。天气热,投进塘的饲料容易发烂,水草就愈加疯长,夜后,老姚他们也没什么事干,就早早上床睡觉,一到晚上12点,老姚就像有闹钟一样准时醒来,起床来到塘边查看情况。如果没有异常,老姚就返身再去睡觉。有几回老姚发现蟹子都往网兜上爬,他赶紧叫起伙计一起往塘里打水增氧,他说,苦点累点都不算什么,就怕高温天一塘子蟹要是有什么不测,那一年的辛苦和20万元的投入可全白费了。
结束采访前,帮工小李告诉记者,老姚说今年辛苦了,要奖他钱,可他不要,他只想让老姚帮他找块不大的蟹塘,承包下来,明年也像老姚一样把自己的心血和希望也投进蟹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