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引领,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70载砥砺奋进,70载硕果累累。 

从“解决温饱”到“吃得健康”,从推广新技术夺高产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方式、提效益,从一粮独大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70年以来安徽阔步向前,加快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迈进。 

全省粮食总产从1949年的128亿斤,增加到去年的801.5亿斤 

——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跨上新台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时近国庆,皖北玉米陆续收获,到处机声隆隆,一派丰收景象;淮河以南,田野里稻谷垂下了沉甸甸的穗子,金黄一片。 

“再过半个月,水稻就可以收割了。今年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也比去年好。”在肥东县包公镇,种粮大户周义山位于竹塘村的种植基地里,稻穗粒粒饱满,一阵秋风吹来,掀起金黄的稻浪,清香扑鼻,丰收在即。 

据省农业农村厅消息,今年全省秋粮6500万亩左右,比上年扩大50多万亩,整体呈丰收态势。而此前全省夏粮已获丰收,总产达到331.4亿斤,比去年增产9.9亿斤。总产居全国第三位;单产389.5公斤,比去年提高4.5%。总产和单产增幅均高于全国水平。 

“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实施小麦高产攻关等粮食生产三大行动,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跨上新台阶。”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介绍。 

2018年,我省粮食总产从1949年的128亿斤增加到801.5亿斤。 

不仅是粮食,与建国初期相比,70年后的今年农产品种类更丰富。“建国初期,我省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主要解决温饱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实现了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农业强省建设成效显著。”卢仕仁表示。 

因应新的形势,2016年以来,我省大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追求产量提升到把发展的质量放在首位。 

2010年我省提出“确保粮食总产达到615亿斤以上”,2013年要求“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打造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把主要目标锁定为“提高单产和总产”。2017年,我省明确提出“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对“结构和效益”更为关注,提出“挖掘品种、技术、减灾等稳产增产潜力”,强调推动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建设。8月底,全省秋种结构调整现场推进会在亳州市召开。“推动农业生产向市场紧缺产品调,向优质特色产品调,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调,拓展增值增效空间。”会议强调。 

为此,今年秋种起我省将全面推动31个小麦主产县向“特色县”转变。按要求,主产县秋种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比重不低于35%,并落实订单生产1000万亩以上,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优质专用麦生产基地,以带动我省小麦整体提质增效。 

从今年夏收看,全省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品种收获面积超过1663万亩,占全省小麦总收获面积的39%。其中优质专用小麦订单893万亩。据统计,今年小麦因品质提升,每亩比去年增值90元以上,带动全省小麦产业增值38亿元以上。 

从“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到“优质专用粮食基地”,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大省的生产思路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8.6%,化肥使用量、农药施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 

——农业生产从高投入到集约化,以绿色生产提升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9月23日,“梨都”砀山县举办梨王大赛,寻找“最好吃的砀山酥梨”。 

正值酥梨销售旺季,这里漫野都是梨园,枝头挂满黄澄澄的梨;闪过一辆辆卡车、农用车,拉的也是一筐筐梨;随便走进一户农家,都在忙着摘梨、卖梨…… 

“我们合作社通过严格地把控,酥梨品质得到很大地提升,深受消费者欢迎。”吾家吾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晓辉介绍,开园以来每天销量都在两万余斤。“近几年,政府引导果农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了科学化、标准化生产,特别是推广有机肥、生物农药,实施绿色种植,酥梨品质大幅提高,越来越畅销。”县植保中心主任王学良告诉记者,目前,全县酥梨示范区的统防统治覆盖率和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均达到100%。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2017年的省委一号文件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去年提出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强调“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要求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治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回收、水生生物保护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先后实施。 

2017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制订出台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扶持政策、考核办法等多个配套文件,在全国率先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2018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8.6%,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81.1%,个百分点。2018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88.97%,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推广良种良法,推动农业新科技、新技术应用,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方面赤霉病呈高发态势,另一方面国家对粮食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转变种植模式,实施绿色生产。”省农业农村厅植保总站站长黄秋云说。为此,我省2017年提出赤霉病全程防控的理念。各地优化种植结构和品种,推广先进耕作技术,合理使用农药,重视产后服务。 

增施有机肥提升地力,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有效措施。目前,全省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已增加到7个,遴选实施主体180余个,创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10万亩。 

据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区成效看,去年化肥用量平均降幅在19%以上,有机肥施用量增幅为22%至24%。目前,全省化肥使用量、农药施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肥料利用率、农药利用率分别达37.6%和39.6%。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达5376个。 

上半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5459家,接待游客达1.1亿人次 

——从一粮独大到加快融合,推动形成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9月12日,记者来到鱼米之乡巢湖。 

在安徽光明槐祥工贸集团,副总经理朱同贵向记者展示了公司二期建设规划,“这里是深加工厂区,计划与省外龙头企业合作,生产汤圆、水饺等主食。”朱同贵介绍,从创立之初的乡村作坊,到与上海光明集团合作拓展市场,改造生产线生产优质大米、糯米粉,再到计划中的延伸产业链,做主食加工,公司乘着社会发展的高速列车,日益壮大。 

从一粮独大到一二三产齐头并进,融合的脚步声日益清晰。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5459家;接待游客达1.1亿人次,综合营业收入490亿元。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设施现代化、发展集聚化和服务规范化态势。 

通过开展十佳休闲农庄、特色农事节庆和精品休闲农业旅游路线评选活动,不断提升我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目前,全省共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2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4处,5星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园区10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45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农庄)162个。 

加工强,才能不断拉升农业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2011年,我省启动农业产业化“转型倍增”,提出5年内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培育60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2013年,省政府出台意见加强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切实增强龙头企业竞争力和带动力,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流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截至今年7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4828家。 

面对农产品供需形势的新变化,省政府办公厅近期又出台意见,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强县(市、区),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强园,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引进一批知名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转变发展方式,从拼资源到拼科技、拼品牌、拼技术,推动安徽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处副处长杨亚明说。 (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