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冠县"黄河故道"林茂果丰 生态"红利"兴农增收

10月20日,看着果园里的秋霜梨压弯了枝头,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杨召东村51岁的贫困户陈玉旺,脸上堆满了笑容,“自家地里的加上承包地里的,四十多亩。去年亩产三四千斤,看这两年的行市,亩均收益七八千元不成问题!” 

曾为省重点贫困村的杨召东村,2016年,村庄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了887亩的秋霜梨种植产业,并成立金秋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秋霜乐果”品牌。发展秋霜梨产业后,村里的“陈玉旺”们都摘了“贫困帽”,走上了增收路,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冠县地处冀鲁豫交界的黄河故道,与黄河南岸的河南兰考隔河相望,境内东沙西盐碱,曾是风沙肆虐区。1994年至2000年,冠县为国家扶贫县;2001年以来,为山东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到2015年底,全县还有省定贫困村46个,贫困人口42178人,是山东省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20个县之一。 

“好生态是增收致富的基础。”冠县县委书记李春田介绍说,几十年间,冠县持续封沙造林,壮大经济林增收,林果业蒸蒸日上,而依托林业产业发展形成的扶贫“造血”机制,也使很多贫困村因果成名、因树而富。

 沙区处处见果园 特色林果成“名片” 

黄河故道在冠县又叫“大沙河”,它从斜店乡南部入境一路向北再向东,境内长40公里,平均宽1.5公里,加之因决口形成的风沙区,形成了南北沙荒12万亩、东西分岔4.7万亩的沙地,受沙地影响的土地面积40万亩。 

“冠县黄河故道片区是聊城四大扶贫片区之一,2015年有贫困户3345户,贫困人口5020人。”冠县扶贫办主任张立勋介绍说,过去,除了耕地质量差,基础设施薄弱外,产业结构单一也成为这里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该区域贫困户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但由于土质沙化严重,粮食作物的产出效益并不高。” 

“你看树下,都是沙土,种粮漏水漏肥,产量低。”在东古城镇田马园村,村支部书记田英冲弯腰抓起一把土,一搓,土就从指缝间流下。上世纪末,田马园村是一个沙丘遍布、茅草丛生的穷沙窝,全村1100人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现在,田马园村外围是一片绿色的防沙林,里面是果园。村里320户,光小别墅就有260幢。”田英冲说,现在,村里的樱桃种植面积达到了3500亩,人均纯收入达到2.6万元,是全省文明村、全国绿色小康村。 

沿着“黄河故道”一路北走,东古城镇田马园村、李才村、东杨召,万善崔王段、北田平、万善屯,东古城镇杨召东,兰沃乡韩路村、大曲村、蔡庄……一些林果专业村跃然入耳,它们因特色林果在省内、国内出了名。

“前些年,我们发展林果产业学胶东,这两年反过来了,来这里观摩的胶东地区考察团越来越多。”冠县“老林业”朱金国谈到这一变化很兴奋,他说,现在黄河故道变成了“林海果园”,林果产业实现了量的聚集。 

 奖补政策“拨千斤” 脱贫与振兴同频共振 

“这是俺们的‘摇钱树’,全村人增收全指望它了。”在冠县万善乡东元坊村郭金学的眼里,地里的樱桃树,是他们村脱贫的“宝”。东元坊是贫困村,有种西瓜的传统,而近几年西瓜的市场行情不稳定,效益大不如前。 

2017年,冠县在经济林建设上出台扶持政策:对新栽植成方连片大樱桃、矮砧密植苹果100亩以上的,验收合格后,县财政每株苗木补助15元;300亩以上的,每株苗木分两年补助30元;500亩以上的,除享受30元苗木补助外,连续三年每亩补助土地承包费300元;1000亩以上的,除享受30元苗木补助外,连续三年每亩补助土地承包费1000元。 

“达到一定规模的,樱桃苗、土地承包有补助,还有林果专家手把手传授技术,有这好政策,得抓住机会、加油干。”东元坊村支部书记吴清现说,经过一番考察论证后,他们选择了产量大、品质高、价格好的美早樱桃作为主打品种,引导村民种植,“全村260多户有一半的群众参与了进来,很快,村里80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樱桃树,加上西元坊村的300亩,千亩以上的樱桃种植基地应运而生。” 

冠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崔新乐介绍说,冠县是财政弱县,以弱财政扶持林果业,目的就是推动林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转型,以小投入“搅动”大产业,拉动产业振兴,并通过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用产业的带动构建贫困户增收的长效机制。“现代农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有机整体,绝不能把脱贫攻坚孤立起来看、孤立起来抓,要让农民融入产业链,依靠产业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产业链越粗壮,脱贫攻坚的基础就越厚实。”崔新乐说。 

  吸引经济实体对接 让生产要素“回流” 

“汇源苹果基地刚建,俺就在这里干活,已经干了三年了。”带着遮阳帽,在果园里忙活的冠县范寨镇戴里庄村贫困户赵冬秀笑着说,农忙时这里有上百人务工,都是附近村的村民,“除了土地流转的收入,俺在这里每年还能挣到一万多元,相当于种了10亩粮,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这3000多亩的果园,是高端矮砧苹果基地,由汇源集团投资建设的。”冠县汇源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贵义说。2017年,汇源集团与冠县合作,在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加工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投资1.8亿元,建设高端矮化自根砧苹果示范园及苗木繁育基地,并引入国外先进的水肥一体化设施,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农业产业见效慢、投入大,冠县出台的奖励政策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朱贵义解释说,去年,基地得到300多万的奖补资金,他们正计划在这里建设汇源水果国际研发中心,成立国际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冠优全球”国际化品牌。 

在2018年,冠县经济林奖补资金发放了3800多万元。这些钱起到了什么作用?“土地流转快、带动效应强、承包人经营得好、群众受益大。”崔新乐这样总结。2017年当年,冠县新上经济林18000余亩,2018年又增加了7700余亩。这些经济林,大部分位于东古城镇、北馆陶镇、万善乡等处于黄河故道上的乡镇,不但创造了经济效益,更带来生态效益。目前,全县新优果品面积达35万亩,产量达47万吨,年创产值8亿元,占全县农业收入的25%。 

“我们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河北农大提供技术支持,明年就到了盛果期,今年好多树都挂果了。”在烟庄街道均庄子村千亩苹果园里,大三元合作社理事长李清举看着丰收在望的果树,喜上眉梢,他说,均庄子村村民不仅有土地流转费、务工收入,而且还有二次承包收入,“我把果园分成几个大方再二次承包,按产量分配收益,产量越大,承包者的收益越高,调动承包者的积极性。”“由分到总、由总到分”,李清举的做法让合作社、承包人、群众共同受益。 

随着大公司、大集团等一批经济实体的对接,“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回流到乡村,让冠县当地农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技能得到提升,一批“新农人”应运而生,成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生力军。截至2018年底,冠县4万余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4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冠县县委宣传部)(新华网)
  • 市场大户

余少红

主营:特种蔬菜

邓克明

主营:淡水鱼

乔佰富

主营:自行车,电动车,电动三轮车大全

程永志

主营:蔬菜

任奇

主营:鲜切花、婚庆用花、婚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