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施新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洱源县坚持一手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手抓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科学发力、精准施策,扎实开展“三禁四推”工作,加快推进流域内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绿色生态转型发展,洱海流域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初见成效。
抓实洱海流域大蒜禁种清零。紧紧围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打造世界一流“洱海绿色食品牌”的要求,坚定不移推进“三禁四推”工作,实现洱海流域全面禁止种植大蒜。充实加强县处级领导挂钩包村力量,对流域乡镇20个重点村明确由县处级领导进行挂包负责,在流域6乡镇聘请108名“三禁四推”管理员,负责日常村内、田间的巡查及配合应急处置工作,确保洱海流域大蒜零种植。
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洱源县扎实推进种养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引导传统种养模式向烤烟、中药材、花卉、绿色苗木、水果以及畜禽标准化、渔业生态健康养殖等多元化发展,因地制宜推行水稻——蚕豆、水稻——油菜等轮作模式和水稻+渔(蟹)、烤烟+大豌豆等共生模式,流域绿色化、生态化种养比例不断提高。
抓产业发展示范带动。引进和培育凤宝农业在三营镇、牛街乡、茈碧湖镇等地发展紫玉萝1000亩,滇本草药业公司与洱源县合作种植2200亩中药材,北京花木公司流转土地500亩建设无性花卉种苗繁殖和宿根花卉基地。
抓生态农业建设。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为重点,优选一批连片规模达200亩以上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进“水稻+鱼(蟹)”、绿色蔬菜、绿色水果、中药材和加工食用花卉等规模化种植。2019年建成绿色水稻基地4万亩、果梅和木瓜基地2.5万亩、绿色蚕豆种植基地7.5万亩、绿色蔬菜0.5万亩。
探索发展渔业生态养殖产业。巩固现有库塘人工养殖清退成果,充分利用近年来在流域6镇构筑的农田尾水多塘净化系统,积极探索湿地生态渔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稻鱼共生互利原理,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3500亩,共投放稻田鱼种30289.6市斤。
大力拓展特色农产品市场空间。以绿色粮油、绿色蔬菜、绿色水果、绿色中药材、绿色生态渔业为重点,采取打造一个品牌、激活一批企业、带动一批绿色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着力推进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农业“小巨人”。截至目前,共培育15家农业龙头企业,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567家、4个州级庄园,认证了5个有机食品、8个绿色食品、8个云南名牌农产品。大力推广“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和推进“科研+种养+加工+销售+流通”全产业链发展,健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数字化、品牌化发展步伐。(大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