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河的春天,气温已经明显升高,流域内也是一片热闹的景象,人参果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在阳光下闪耀着丰收的气息。农户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赶上冬季人参果的最后一波丰收。
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妥甸镇立足马龙河流域低热河谷气候条件,坚持党建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以“拓规模、求发展、促增收”为主线,积极推动马龙河流域片区产业发展和数字农业谷开发建设,注重科技赋能产业发展,马龙河人参果产业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和提质,品牌效应逐步扩大,当地群众走上一条“果蔬益民”的产业发展之路。
事实上,马龙河人参果的蓬勃发展历经近8年探索,从2017年外出考察学习研究确定引进人参果种植,到2018年引进第一家石林企业到马龙村委会试验种植,初始试验种植面积仅70亩,到如今流域内种植面积达1.6万亩,可谓是在不断探索中突破前进。
马龙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李开友介绍道:“我算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9年,我退役后在外务工,通过妥甸镇“人才回引”到村任职,于是我带头开始试种人参果,当年效益还不错,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和‘甜头’纷纷开始试种。2019年以来,人参果产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多家企业落户马龙,村委会通过租赁闲置村集体土地的方式将土地流转给企业,企业又吸纳农户到基地务工,走上了群众销售产品挣现金、土地流转挣租金、基地就业挣薪金的共同富裕道路,大伙儿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妥甸镇注重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成立马龙河人参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通过合作社把企业、种植大户、收购商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政策宣传、规范种苗、种植管理、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全过程指导管理,定期召开社员大会、企业家座谈会,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定产业发展信心。截至目前,马龙河流域种植人参果的面积达1.6万余亩,产量达3.2万吨、产值达3.2亿元;现有种植企业及农户320余户,各类经营主体流转土地6200余亩,农户每年地租增收200万余元,妥甸镇马龙村委会被列为省级“一村一品”人参果产业发展示范村。
始终坚持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理念,强化科技引领,加强与省、州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合作,成立“南京大学科技助农示范基地”“云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妥甸塔扎河投资530万元建成8个人参果育苗大棚,投入30余万元从云南农大引进2.4万株人参果脱毒组培苗,成功繁育出80万株优质人参果种苗,有效解决人参果种苗栽种年限延长、种性退化较快等问题。人参果亩产由800公斤提升到1500公斤至2000公斤,市场价格稳定在10元左右,产值产量实现质的飞跃。
聚焦马龙河流域人参果种植企业用工难、群众就业难等问题,建设集服务企业、解决就业、技能培训、分拣加工等为一体的马龙河零工“幸福驿站”,为企业提供订单式用工服务,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住宿、餐饮等贴心服务,不断推动实现镇、社区、企业“三赢”局面。2024年为企业输送务工人员246人,实现群众增加务工收入3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2024年,通过诚杨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石林人参果加工企业合作,利用成熟度高的小果、残次果开发研制人参果饮料20万瓶,是引导人参果产业朝科研、深加工方向发展的又一突破。通过直播、电商、拍摄宣传片、注册商标、申报地理标志认证等方法,培育马龙河人参果区域公用品牌,连续两年举办人参果采摘活动,开发出“凤斗人参、相伴人参”等系列美食,成功注册“涩八戒”人参果商标品牌,马龙村委会人参果取得“三品一标”认证1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双柏人参果被收录到“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现在,人参果产业已经成为马龙河流域的主导产业,“小果实”成为带动创业增收、农民致富的“金果果”。下步,妥甸镇将聚焦做精做细做强新品种研发、优质种苗生产、果品优质丰产技术集成、公共交易平台、冷链物流、加工等每一个环节,促进人参果全产业链闭环,形成鲜果乡村旅游销售,优果异地销售,次果深加工产品化的人参果产业链,推进人参果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杜珊珊、妥甸镇人民政府供稿)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杜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