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至14日,第六届粮食安全发展大会暨超级小麦观摩会在昆明召开,从会上了解到,小麦育种专家、超级小麦研发人程魁及其团队取得了重大科研突破,超级小麦亩产量可达750至1000公斤,较传统小麦品种提升一倍多,这一产量的飞跃,为提高我国小麦总产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事关国计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次会议以“筑牢粮食安全基石,科技赋能种业创新”为主题,采取“线下举办、线上直播”的方式同步进行,旨在交流超级小麦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的经验做法,推进新技术突破、新装备应用、新模式推广,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良种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决定着国家的粮食供给与安全。在昆明市富民县“中国富民超级小麦育种试验中心”,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超级小麦的生长情况,依托云南国麦种业,致力打造中国超级小麦研发中心。
程魁深耕小麦品种研究32年,经过多年科研攻关,不断推动超级小麦发展进入新阶段。“超级小麦具有诸多显著优势,普通小麦每个穗头籽粒45至55粒左右,穗长在7至9厘米左右,亩产量在350公斤左右;而超级小麦每个穗头籽粒85至270粒左右,穗长16至27厘米左右,亩产量较普通小麦显著翻倍。”程魁介绍,超级小麦属于半冬性中筋小麦,生产周期225至230天左右,亩用种量12公斤左右,并且具备高产、抗倒伏、抗病虫害强的特点。
目前,超级小麦已送农业农村部新品种办公室进行保护,申报了26件专利知识产权,涵盖富硒小麦种子培养技术、EF68小麦新品种选育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程魁表示,将继续聚焦种业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共同推动超级小麦发展,让“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让中国饭碗装满优质中国粮”的目标早日实现。(歹永聪)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歹永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