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征程写华章 大国粮仓根基牢

——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
 
  “现在种地,和以前真是两个光景!”今年夏收时期,河北省辛集市种粮大户谢旭朝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成方连片的麦田感慨。他回忆,以前种地主要靠人力和老经验,产量忽高忽低,抗风险能力也弱。“那时候,小麦亩产在1000斤左右,这两年亩产稳稳过了1300斤!”谢旭朝的经历,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增强的一个生动缩影。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这5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与局部地区极端天气的挑战,我国粮食生产在高位上再攀高峰,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粮食产量连续4年保持高位增长,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达到14130亿斤,比2020年增加74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首次达到1000斤,中国碗装了更多中国粮,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四五”以来,农业农村部多措并举抓好粮食生产。保障播种面积始终是粮食生产的关键任务,“十四五”期间,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责任进一步压实。安徽省太和县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党支部书记徐淙祥对此深有体会:“近年来,我们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聚力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与过去相比,现在的责任体系更严密,政策支持更精准,这让我们基层抓粮抓生产的底气更足、决心更大。”这正是“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写照。这几年,粮食播种面积在高基数上稳定增加,2024年达到17.9亿亩、比2020年增加3800多万亩。

 然而,在耕地资源有限的背景下,粮食总产的持续攀升,更多需要依靠的是单产提升。2023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全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系统性地将“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坚实支撑。

 秋光漫野,金黄穗浪翻滚。在山东省禹城市的千亩农田里,种粮大户杨富勇的喜悦溢于言表。“今年玉米长得这么好,多亏了专家的指导。”他掏出手机,点开无人机拍摄的“农田处方图”解释道,“这都是专家教我们用的技术,哪块地缺肥、哪块地正常,看得清清楚楚,施肥精准多了。”

 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协同推进下,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成效持续显现。2024年粮食平均单产394.7公斤/亩,比2020年提高12.5公斤/亩,提升幅度3.3%,其中小麦单产396公斤/亩,比2020年提高13.2公斤/亩,玉米单产439.4公斤/亩,比2020年提高18.3公斤/亩。数据显示,2024年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八成,已成为粮食增产的强劲“发动机”。

 粮食生产背后,还有一套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十四五”期间,从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到实现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再到各地真金白银的种粮补贴,一系列惠农政策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的种粮大户吴汉明感慨道:“看着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我也是越来越坚定信心,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当然,丰收之路并非总是坦途。近年来,从黄淮海地区应对高温干旱,到东北地区抗击严重洪涝,一场场“龙口夺粮”“虫口夺粮”的硬仗考验着粮食生产的韧性。面对灾情,农业农村部将“关口前移”,联合气象部门发布预警,及时派出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深入一线,指导农民抗旱排涝、生产自救,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确保粮食丰收。

 “十四五”即将收官,但端牢中国饭碗的征程永无止境。放眼广袤田畴,秋粮即将迎来大面积收获,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盯秋粮生产关键环节,强化田间管理和防灾减灾,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秋粮颗粒归仓,让大国粮仓更加丰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田 来源:农民日报
  • 市场最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