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小田改大田 粮田成“良田”

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但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或畈区。那么,丘陵地区和山区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是如何进行的呢?为此,记者来到六安市金安区这个集山区、丘陵、畈区于一体的县区,一探究竟。 

 改造“田蹭田”“塝子田” 

 走进六安市金安区翁墩乡,虽凛冬已至,正值农闲,但记者看到该乡花莲寺村的田地里却热闹非凡。十几台大型挖机行驶在田地间,将土地深深翻起,被挖出的黑土堆积成小山,等待回填到平整好的田地中去。放眼远眺,已完成高标准改造的大块田地如平原一般延伸。 

 “花莲寺村属于低丘区,瓦西河穿流而过,为了方便放水灌溉,田地多从河埂一路向南呈阶梯式分布,一小块一小块形似梯田,在当地咱们叫‘田蹭田’,最大的田块也只有一两亩大。”花莲寺村党支部副书记繆诗东告诉记者。目前,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在花莲寺村进行,全村4500亩土地中有3800亩进行了改造,小块田被平整成一块块规整的大田,农田间的涵管、道路都被修葺一新。 

 “在高标准农田改造中,我们突出新增耕地的目标导向,减少路渠塘堰等工程占用耕地,将旱地变成水田,同时对土地平整实行耕作层剥离、回填,实施地力培肥措施,耕作层被铺到上层,预计后期花莲寺土地的肥力可以上升0.5个等级,成为真正的良田。”金安区农业农村局农业项目建设中心主任蔡英祥说。 

 金安区北部多为平原、低丘地形,而南边则是山区、丘陵地形为主,田亩小而碎,易涝易旱。东河口镇是金安区最南边的几个乡镇之一,在该镇横岭村,记者看到低矮的小山丘旁,原本“巴掌大”的“塝子田”已经变成一块块大田,而工人们正紧张地在田地边硬化沟渠。 

 “南部山区、丘陵区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难度和投入都远大于北部平原地区。”蔡英祥说。针对南部丘陵区的特点,金安区按照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的思路,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排沟渠、田间道路、生态保护等施工,将当地1100亩“塝子田”尽可能减少田地间的高差,顺着地势改造成为82块方田,沿田还修建了6公里的高标准沟渠,降低受灾风险。通过升级改造,南部山区乡镇也出现了不输北方乡镇的高标准良田。 

 2020年以前,金安区已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58.9万亩。2021年,该区投资12475万元对5.5万亩农田进行高标准改造,共涉及9个乡镇18个行政村,既有翁墩、木厂等北部乡镇,也有如东河口、张店等南部山区乡镇。“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全区新增耕地774.78亩,‘旱改水’344.45亩,新增粮食产能69.93万公斤。从2021年到2025年,全区预计将建成高标准农田48万余亩。”蔡英祥说。 

 提升“机械化”“规模化” 

 “原来咱们村的土地难流转,经高标准农田改造之后,良田成了香饽饽。”在金安区横塘岗乡岩湾村的河道旁,当地种粮大户储柱实看着自家一块块良田,高兴地告诉记者。 

 岩湾村沿河的田地,因为地形关系,耕种起来难度很大。“我流转了270多亩土地,就在河边,上游是岩湾水库,水利条件不错,但这里的土地都是小块田,没办法机械耕作,每年翻地的时候我都要雇大量工人,成本极高。山区土地,耕作层薄,每年只能种一季稻,效益很有限。”说起过去的情况,储柱实十分无奈。 

 2018年,岩湾村对农田进行了高标准改造,储柱实流转的田地发生巨大变化,原先几分面积的小田如今最小也有两亩,田间也有了方便机械通过的道路。“通过高标准改造,原本亩产400公斤水稻的田地现在亩产达到500公斤,产量和机械化程度上升,让每亩水稻增加近200元效益。”储柱实告诉记者,高标准改造之后土地肥力目前还没有恢复,等肥力提升,有信心让水稻亩产提升到600公斤。此外,原本在冬季荒闲着的田地,如今也种植了120余亩的小麦、油菜,种地的收益还可进一步提高。 

 花莲寺村的种粮大户孙玉金也有相同的感受,从2013年开始流转土地种粮的他,看重的也是这块土地良好的水利条件,但小田亩的限制让他种植粮食难以规模化、机械化。他说:“我流转了300亩土地,原来机械没法下,很多工作都只能依赖人工,每年我雇用当地劳动力就要花4万多元。”如今看着自家的农田逐渐平整成三四亩一块的大田,孙玉金喜上眉梢、信心满满:“咱们这里的土地肥力好,通过高标准改造,我预计明年水稻亩产可达650公斤,也能够实现机械化种植,种植粮食也有了奔头。” 

 带动“村入股”“调结构” 

 一片片高标准农田的改造,不仅为当地的种粮大户们提供了新的机遇,也让乡村振兴有了新的基础。 

 “原本我们村的土地流转价格低,外面的大户一看到东一块西一块的碎田,都不愿意租种,也有部分田地出现过抛荒的情况。”东河口镇横岭村党支部书记高业明告诉记者,随着高标准农田改造的实施,群众对自家土地重新重视起来。海井村民组村民张方冲种了一辈子地,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咱们村在山里,一家亩把地,不好种,也难以流转。这些年大家都出去打工了,田也就荒着了。我看着可惜,以前就帮着种一些,现在74岁了,没力气种了。农田高标准改造后,田地成片,流转种植就容易了。” 

 “最近有不少外地的大户都来看咱们村的地,田地好了,他们也都愿意流转租种了。我们村也打算抓住这个机遇,村集体参与入股,通过发展农业增加村集体收入。”高业明说。 

 “以前大户冬季田就荒着,如今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我们引导大户冬季种植油菜,春天油菜开花,沿路一直到岩湾水库将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助力发展乡村旅游。”岩湾村负责人告诉记者。 

 翁墩乡有着更宏大的计划。近年来,翁墩乡一共有9000多亩低产田改造成为良田。“我们乡原本就是金安区北部的农业重镇,蔬菜、粮食种植是我们镇的重要产业。近几年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让我们可以进一步向土地要效率、要效益。”翁墩乡乡长张文洋告诉记者,翁墩乡计划将原本各自为战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50多家经营主体联合起来组成合作社联合社,提供全流程一体化的种植服务,通过抱团发展,更好发挥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石作用,让越来越多的大户尝到种粮甜头。” 作者:袁野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