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稻花香

金秋时节,行走在天山南北的一些乡村,放眼望去,连片的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风起时,稻浪滚滚,目之所及皆是“丰”景。 

 在新疆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肖尔巴格村,成片稻田里满是金黄的稻穗。 

 “海水稻在新疆喀什落户安家,让我们吃上了自己种的优质大米。”9月26日,看着即将收割的水稻,肖尔巴格村村民玉苏普江·买买提说。 

 这里过去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2023年55岁的玉苏普江是土生土长的肖尔巴格村人,小时候跟着父母种地的情景让他印象深刻,“地不种可惜,种上小麦、玉米等作物,苗稀收成少,还辛苦。坎土曼刨进地里,就会粘一大块碱泥上来。”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让昔日白茫茫的盐碱滩变成了“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生产区。盐碱地上正在“长”出新粮仓。 

 新疆中农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先生儒摘下一串稻穗,数着一粒粒稻谷,对2023年万亩水稻丰收信心十足。 

 “一般而言,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1%时,普通农作物品种的生长开始受到影响;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3%时,大部分农作物品种产量明显下降。”李先生儒说,“海水稻具有吸收盐分、改良土壤的作用,盐碱地在种植海水稻4年以后,盐分会降到3‰左右,成为高产田。” 

 帕哈太克里乡是新疆喀什地区远近闻名的“水稻之乡”,受制于盐碱地和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当地的传统水稻亩产一直不高。 

 2018年,在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协助下,一粒来自深圳的水稻种子,创造了荒漠区的农业奇迹。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选育的海水稻种子,在帕哈太克里乡落户安家。海水稻不仅成功扎根喀什,还在当地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5年来,有14个引进的海水稻新品种在帕哈太克里乡的盐碱地上进行试种,筛选出了4个适合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种植面积也由当年200亩试验田扩大到现在的1.3万亩。 

 “海水稻在轻度盐碱地平均亩产600公斤,中度盐碱地平均亩产500公斤,重度盐碱地平均亩产300至400公斤。”李先生儒说。 

 高科技给田间地头带来了好收成。“昔日盐碱滩、今朝米粮川”的变化在多地上演。紧邻叶尔羌河的新疆莎车县依盖尔其镇阔纳先拜巴扎村,放眼望去,连片的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 

 在兵团第一师六团万亩水稻种植区,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六团11连党支部书记魏九龙说:“2023年,连队种植水稻1万余亩,试种了4个品种,初步预测亩均可产700公斤左右。” 

 新疆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稻香村,如画的田园风光与苍凉的大漠奇景,只在咫尺之隔。这里种植的水稻品质优良,在高端大米市场深受青睐。 

 “现在不但自己吃,还打造了‘金线米’品牌推向市场。”稻香村党支部书记赵小锋说,“昔日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已华丽变身。” 

 华丽变身的背后,是无数次关于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探索实践,唤醒了沉睡的耕地资源,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种羊场片区托布社区水稻种植基地里,稻田蟹、稻田鸭立体种养;新疆温宿县在新疆农科院的支持下建立了水稻试验站,依托农业产业化项目鼓励农民种植水稻;新疆阿克陶县在疆外企业和科研团队的帮助下,成功种植海水稻;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利用水稻种植区域位于城区“三角地”的优势,通过种植彩色水稻发展观光农业,推广稻香文化…… 

 目前,新疆有12个地州市种植水稻。新疆水稻平均亩产达到650公斤,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韩沁言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