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鱼·冬捕季”主会场活动 三个“全国第一”鱼类新品种将发布

2024黑龙江“冷水鱼·冬捕季”系列活动于27日在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连环湖温泉景区开幕,本届冬捕季主会场活动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省级主会场活动将发布我省成功培育的鱼类养殖新品种、经多年构建并不断熟化适合北方高寒地区适用的养殖新模式,展现科技渔业的新成效、新突破。同时,主会场还将组织“四个渔业”展览和涵盖科技服务、政企合作的招商签约,加快推进渔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落地。
 近年来,黑龙江持续做强科技渔业,推动冷水鱼种业振兴,鲟鳇、虹鳟、鲤科鱼类繁育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

 冬捕季开幕式上将发布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由黑龙江省内科研院所培育的3个水产新品种。其中,虹鳟“水科1号”是全国第一个虹鳟新品种,解决了我国虹鳟种质匮乏的问题,有力促进了鲑鳟鱼养殖业产能和品质提升。镜鲤“龙科11号”是全国第一个鲤抗病新品种,显著提升养殖成活率,解决了困扰鲤养殖业多年的疱疹病毒感染问题。杂交雅罗鱼“雅龙1号”是全国首个耐高碱鱼类新品种,具有耐碱、生长快、抗病力强的特点,拓展了宜渔空间,促进了非耕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此外,黑龙江还突破性创制国际首例基因编辑无肌间刺鲫鱼新种质。虹鳟全雌三倍体、兴凯湖翘嘴鲌、寒地小龙虾产业化应用等7个种业创新项目也取得新成效。

 黑龙江加快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扣蟹培育技术,全省扣蟹苗种自给率达40%以上,小龙虾越冬繁育技术取得突破,并在宾县、通河、泰来、佳木斯郊区等地广泛应用生产,建立推广大面积寒地稻蟹、稻虾等稻渔综合种养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

 开幕式现场,三个水产养殖新模式将作为科技成果发布。其中,寒地小龙虾综合种养“南北接力”模式,是由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将江苏小龙虾抱仔苗运至黑龙江省,培育后放养稻田和水稻共作,形成寒地小龙虾综合种养“南北接力”模式,已入选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新型模式和典型案例”。2024年该模式推广面积近9000亩,小龙虾总产量38万斤,亩效益可达1000元。寒地小龙虾“自繁自育”扩繁模式由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经过7年研究示范,探索出寒地小龙虾繁育养分离技术模式,推广寒地小龙虾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突破小龙虾越冬和苗种供应卡脖子问题,实现寒地小龙虾“自繁自育”。2024年该模式推广面积3万亩,小龙虾总产量超130万斤,亩效益超千元。东北地区盐碱水域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是在黑龙江省典型碳酸盐型盐碱地区,进行异位渔农综合种养生态工程改造,养殖大鳞鲃、雅罗鱼、鲫鱼、鳙鱼等特色鱼类,通过生物絮团水质调控技术,降低池塘水体碱度,低碱水体淋洗高碱土壤,实现盐碱地的生态改良和盐碱水的渔业增效的有机统一。该模式在大庆市示范17.37万亩,推广总面积30.93万亩,示范水体碱度降低28%,经济效益提升24%,综合效益提高47%。(记者 宋晨曦)来源: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