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站4月11日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一定程度上受市场对生物燃料需求的推动,农产品价格出现了飙升,并推动全球食品价格普遍上扬,从而形成了一股新的通货膨胀压力。
食品价格上涨已给世界部分地区的消费者造成了困苦,这些消费者主要集中在印度和中国等相对贫穷的国家。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加强,那么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很有可能因此而放慢,因为消费者可能不得不减少在其他方面的支出,而各国央行为遏制通货膨胀势头也将被迫上调利率。
食品价格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是个尤为敏感的问题,那里的政治家们正在采取措施控制这一价格的上涨,以免其对经济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或引发社会动乱。但他们采取的政策是否足以遏制当前的食品价格上涨压力,换言之,食品价格是否也会像油价和其他原料性商品的价格一样即将成为一股推动通货膨胀的长期力量,目前仍有待观察。
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市场对乙醇和生物柴油的需求近来出现了增长,玉米、棕榈油、食糖和其他谷物都是生产这两种产品的原料。这一新出现的需求拉高了这些原料性商品的价格,在中、印两国引领下已持续了数年的全球性经济增长也增加了食品的消费量,进一步加大了由食品价格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
杞人忧天者多年来一直预言说中国等地将出现严重的食品短缺,不过这一预言还从未变成过现实。一些经济学家相信,最近对农作物需求量的增长或许可以在不严重抑制全球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得到满足。他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粮价有可能会逐步降下来,如果巴西等有更多可耕种土地的国家能够大幅提高粮食产量的话更是如此。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等科技手段,粮食产量也可获得提高。
而农产品价格上涨也并非对所有人都是坏事。发展中国家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将因此而增加,这些国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此前未能惠及这一人群。某种意义上说,市场对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也反映出全球各地一度处于赤贫状态的人财富也在不断增加。
迄今为止,食品价格上涨尚未显著提高全球总的通货膨胀水平,全球的总体物价水平目前仍相对较低,以历史标准来衡量也还算稳定。此外,食品价格的高波动性是出了名的,这一价格的上涨有些是短期和地区性因素推动所致,价格升势不久就有可能发生逆转。
但许多经济学家相信,引发当前这波食品价格上涨潮的力量将长期存在,或者几年后将卷土重来。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土地和水资源短缺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以往食品价格上涨时是不存在的,因此现在无法像以前那样通过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来轻而易举地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状况。
来源:农博网
采编:白沙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