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近日首次启动农业污染源调查。本次由农业、环保、统计、气象部门联合开展的污染源本底数据普查,不仅可作为制订环保政策的依据,还为该省正在酝酿中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基础。
污染源数据是重要的基础环境数据。过去环境统计调查仅限于工业企业,农业污染源方面的统计基本是空白。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呈现与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三分天下的态势。
数据显示,2006年湖北省化肥施用量达292.5万吨,农药使用量13.2万吨,相当一部分农药化肥在使用中,随着降雨径流渗漏到湖泊和地下水中;在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快速发展中,未经处理的畜禽粪、污水成为新的污染源,只有约30%得到无害化处理;湖北每年产生4000万吨秸秆,而通过直接还田等进行资源化利用的不到40%,直接焚烧造成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一度被忽视的农业污染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
湖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邓干生告诉记者,该省近日首次启动的农业污染源普查,将重点围绕化肥、农药、农作物秸秆、农地膜残留和养殖水面等展开全面系统调查。通过对农业源污染物的产、排因素综合分析,湖北设置57个农业源污染物产排污监测小区,其中种植业47个,畜禽养殖业6个,水产养殖业4个,此外还有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源产、排污监测点4个。
湖北省农业厅负责人表示,本次调查不仅有利于全面摸清湖北农业生产中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及排放去向,建立起农业污染源资料档案和信息数据库,为科学制定环保政策、从源头控制污染提供重要依据,还将为该省正在酝酿中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普查预计2008年5月完成入户调查、填报普查表、数据分析及汇总工作。
信息来源:新华社网